光明网重庆7月4日电 7月3日起,为期两天的“推进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端论坛”在重庆市潼南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端智库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上海、重庆、四川等省市发展改革委,以及川渝毗邻市相关市区县的党政干部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
由重庆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中共遂宁市委、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本次论坛,是川渝两地社科院和潼南、遂宁两地党委政府联手举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次高端论坛,是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的一次观点大碰撞、思想大交流。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唐青阳在高端论坛上指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需要川渝地区携手协力、相向同行。受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重庆、成都两个特大中心城市虹吸作用的影响,成渝地区其他城市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2019年,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856.2亿元,只相当于成都的16.79%,川渝毗邻地区内江、遂宁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433.30亿元、1345.73亿元,也只分别相当于成都的8.42%、7.91%;在四川21个地级市州中,排名第2至第9位8个地级市的经济总量,也才和成都大体相当。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发展结构在双城经济圈重庆板块同样存在,它严重制约了成渝地区持续做强做大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成渝中部塌陷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在高端论坛上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是“成渝双城”,范围含“川渝大部”,侧重在“经济质量”,着力于“圈层影响”。成渝地区应避免“圈子文化”,要大力发展“圈子经济”。潼南具备争当“圈心”和区域“群主”的基础力。一要突出重点区域和领域。瞄准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寻求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关系;抢抓川渝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打造成渝地区协同发展示范样板。二要将“圈群”关系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把“人脉”变成“钱脉”。三要优化圈内环境,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良好营商和干事创业环境,加快构建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加大宣传特别是利用新媒体做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吸引更多“圈”内人士、集聚更多高端“群”体。
中共潼南区委副书记江志斌在高端论坛上强调,当前,潼南正全面融入成渝、服务成渝、借力成渝,持续深化与四川遂宁、资阳、广安等地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推进国土空间优化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补链成群、城乡发展融通融合、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双百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城市“两城”,国际柠檬之都、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两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两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环保新材料基地“两基地”,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潼南担当。
遂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相洪在高端论坛上指出,遂潼两地同处成渝发展主轴,地缘相邻、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举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端论坛,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对遂潼两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携手并肩、迅速行动、大胆探索、率先推进,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侯永志、陈耀、符正平、阮青、盛毅、王胜等六位专家作主题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参与国际循环的过程中,发展成为我国参与东南亚南亚深度合作的主阵地;通过深度耦合、协同联动,发展成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空间依托;通过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成为带动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区域创新发动机;通过双城一体化发展,发展成为区域共同发展繁荣的西部样板。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研究员提出建议:一是重庆和四川共同推举把“潼遂一体化示范区”纳入正在编制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之中。二是由川渝两省共同组建“潼遂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三是两省市出台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示范区财政专项基金。四是设立“潼遂一体化新区”或“潼遂一体化园区”。五是加快综合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六是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鼓励吸引优质高校建分校、三甲医院建分院,共建生态文化旅游圈。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重点智库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是合作机制。可以通过负面清单制度构建负向一体化合作机制,以加强市场机能促进要素流动,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促进双城经济圈实现正向一体化。并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政策互联互通、经济功能区的合作、产业一体化与协同、做好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文章以及品牌建设与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建议。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说,长三角地区从交通能源、科创、产业、信息化、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全面深入推进专题领域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比如,在交通能源领域以编制好两个专项规划、实施一个专项行动、推进一批建设项目为合作重点,全面提升长三角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和能源互济互保能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盛毅研究员说,共建城市圈可以重点关注5个关键性问题。一是立足建设一个以两个城区为核心,集聚人口250-300万人的城市圈为目标,共同编制城市圈规划。二是在规划指导下,建立类似开发区管委会一类的机构,赋予一定行政权力,双方派出人员参与管理。在城市开发建设上,双方朝着相向而行的方向推进。三是明确推进一体化的重点领域,先从双方共同诉求强烈的领域着手。四是争取两省、市政府将遂潼一体化作为毗邻地区的示范区来建设,全面清理相关政策,逐步形成统一的政策环境和推进机制。五是两地要在这一区域设立一批有助于加快开发开放,相互融合的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打破行政壁垒之路。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胜研究员说,应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毗邻地区天然气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空间承载容量较大、交通区位条件独特等比较优势。一是抢抓能源体制改革红利,联手打造世界级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带,川渝共建国家级天然气化工重点实验室,共设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毗邻地区天然气管网和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南向陆海新通道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二是运用农业产业互联网理念,联手打造世界级的柠檬金三角和西部菜都。三是借鉴飞地经济模式,联手打造西部绿色智慧、物流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