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之三:贸易便利化

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本年度“贸易便利化”指标的平均得分为(82.56),相比去年(78.33)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表1: 2019-2020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得分情况

排名

片区

得分

1

上海

91.71

2

南沙

91.40

3

前海

91.28

4

天津

87.27

5

大连

86.76

6

成都

86.54

7

郑州

85.50

8

舟山

85.41

9

厦门

85.09

10

福州

84.63

11

重庆

84.16

12

西安

84.01

13

营口

83.95

14

青岛

83.84

15

武汉

83.58

16

连云港

83.52

17

襄阳

83.33

18

海南

83.11

19

苏州

83.07

20

沈阳

82.82

21

宜昌

82.78

22

洛阳

82.75

23

昆明

82.70

24

烟台

82.68

25

开封

82.58

26

南京

82.54

27

横琴

82.20

28

泸州

82.17

29

济南

81.77

30

钦州港

81.67

31

哈尔滨

81.64

32

南宁

80.86

33

平潭

80.82

34

杨凌

79.89

35

大兴机场

78.82

36

雄安片区

77.74

37

正定片区

77.19

38

德宏

76.90

39

黑河

76.49

40

曹妃甸

76.43

41

红河

76.30

42

绥芬河

76.20

43

崇左

76.19

 

 

表2:2018-2020年贸易便利化指数前十位

排序

片区

2020年得分

片区

2019年得分

片区

2018年得分

1

上海

91.71

前海

91.08

南沙

90.87

2

南沙

91.40

南沙

90.98

前海

89.08

3

前海

91.28

天津

87.10

天津

85.40

4

天津

87.27

上海

86.50

上海

82.69

5

大连

86.76

厦门

82.46

厦门

80.69

6

成都

86.54

舟山

81.01

福州

78.94

7

郑州

85.50

大连

79.48

舟山

78.84

8

舟山

85.41

成都

79.23

重庆

77.76

9

厦门

85.09

福州

79.18

成都

77.15

10

福州

84.63

营口

78.81

武汉

76.50

 

 

从贸易便利化指数评估结果分析:总体来看,上海、南沙、前海、天津、大连分列第一至五位,除了上海从去年的第四位上升为第一位,前十位排名情况与去年相差不大,其中郑州成都贸易便利化有排位有上升。上海上升幅度较大的原因在于新成立的临港片区,在港产城联动中做出较多的制度创新。

其次,以上海、南沙、前海蛇口、天津、大连、舟山等沿海大港大城为首的贸易便利化改革前沿地的格局基本确定下来,以成都、郑州为首的内地大城市在“一带一路”贸易,特别是中欧班列建设成效较为明显。

最后,在第四批新设自贸试验区中,青岛、连云港苏州分列一二三位,这些港口城市在通关便利化和港口服务业有一定的基础。其他的沿边城市由于体量较少,成立自贸试验区时间较短,在制度创新成果上稍显不足。

表3:2020年第一二批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

排序

片区

2020年得分

1

上海

91.71

2

南沙

91.40

3

前海

91.28

4

天津

87.27

5

厦门

85.09

6

福州

84.63

7

横琴

82.20

8

平潭

80.82

 

 

表4:2020年第三批+海南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

排序

片区

2020年得分

1

大连

86.76

2

成都

86.54

3

郑州

85.50

4

舟山

85.41

5

重庆

84.16

6

西安

84.01

7

营口

83.95

8

武汉

83.58

9

襄阳

83.19

10

海南

83.11

11

沈阳

82.82

12

宜昌

82.78

13

洛阳

82.75

14

开封

82.58

15

泸州

82.17

16

杨凌

79.89

 

 

表5:2020年第四批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

排序

片区

2020贸易指数

1

青岛

83.84

2

连云港

83.52

3

苏州

83.07

4

昆明

82.70

5

烟台

82.68

6

南京

82.54

7

济南

81.77

8

钦州港

81.67

9

哈尔滨

81.64

10

南宁

80.86

11

大兴机场

78.82

12

雄安片区

77.74

13

正定片区

77.19

14

德宏

76.90

15

黑河

76.49

16

曹妃甸

76.43

17

红河

76.30

18

绥芬河

76.20

19

崇左

76.19

 

除了通关效率的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不断完善,自贸试验区在过去一年主要是在贸易新业态获得进展,沿海的自贸试验区在通关便利化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上基本成熟。

具体而言,一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不断丰富和优化。政府层面的两个抓手是提高通关效率和口岸管理。海关整合检验检疫后获得良好的过渡,新技术使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不断强大和优化。

二是贸易新业态增长迅速。自贸试验区文化保税业在南沙、济南等地方得到重视,并创新出文化保税全产业链等新模式。跨境电商在大多数自贸试验区中得到突破性进展,并创新出如杨凌的“农科+电商”、红河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物流园等贸易业态。

三是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地区的贸易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上海临港新区片区、南沙片区发挥长江流域主出口和毗邻港澳优势,在国际贸易航线开拓上进展迅速。成都、郑州、重庆、西安等则依托“一带一路”的陆路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发展中欧班列。杨凌则发挥农产品对外贸易、南宁发挥对东盟贸易,大兴机场在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领域都做出了区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