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广州日报刊登我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理论观点“在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贡献广州力量”

       在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贡献广州力量

 

  毛艳华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指导“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战略,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核心内容。第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开放中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分工体系,提升国内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第二,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要在国内大循环畅通条件下不断深化分工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技术锁定和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第三,新发展格局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新发展活力。要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调整生产关系,通过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重大改革,形成完善的内需体系和分配机制,才能真正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要立足新变局新机遇,准确把握广州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新发展格局为根本遵循做好“十四五”规划,在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贡献广州力量,实现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一,着眼于提升综合城市功能,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广州都市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广州的支撑作用。

  第二,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加快推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第三,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个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核心动力源,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启动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第四,依托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推动以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为特征的制度型开放,促进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要素跨境便利流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跨境服务贸易,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原文链接:原题为“广州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格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日前召开,在双循环新格局中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0-09/14/content_873_721295.htm

作者: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