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推动参与国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机会,助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极大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参与国的贸易和投资。”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近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普华永道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是“一带一路”倡议中25个参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0%以上,在全球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进出口总值为9.27万亿元,增长10.8%,高出中国外贸整体增速7.4%。中国对“一带一路”参与国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全球贸易遭受疫情冲击,但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累计进出口总值仍然增长1.5%,高于中国全球整体进出口增速的0.7%,为6.75万亿元。
黄耀和对此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正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与物流、金融服务、电信与科技的共建与互联互通是驱动“一带一路”以及全球贸易增长的四大支柱产业,其作为新基建的基础,将会很大程度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并承载全球贸易高速发展。
基础设施行业具有将人力资本、设备、服务和市场充分连接的功能,可以打破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促进经济增长。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融资与并购部主管合伙人陈志坚表示,设施联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加快形成。2020年第一季度,“一带一路”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88万亿美元。最近5年内,多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积极推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发展规划,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开拓新的平台和机制。绿色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将是未来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交通运输及物流行业对于全球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包括航空、航运、陆上运输及物流等细分行业,物流与货运的交易最为活跃。据普华永道统计,东亚、东南亚、中欧、西欧及南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的交易贡献了较大份额。目前中国主要专注本地市场,少数龙头企业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眼全球市场进行布局,未来预计将加大境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投资与布局。在新常态背景下,数字化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将进一步推进企业进行创新并加大投资。
截至2020年1月,中国已与22个参与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陈志坚表示,跨境支付作为跨境电商的基础,将以中国为圆心发挥领先优势,不断创新迭代发展,从多维度带动各国的跨境支付建设。而且中国不断开放的资本市场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夯实资金融通的基础。中国交易所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交易所的合作,协助提升该国资本市场对所辐射区域内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并持续推进境内外资本市场资本在工具层面的创新和互联互通。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将加速形成区域化金融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化金融的应用将是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工具。
普华永道负责人认为,发挥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以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增长的新动力源,将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纳入整体规划,把中国通过“互联网+”战略发展新经济模式复制到“一带一路”参与国,共同打造更大范围的“互联网+”经济,是实现倡议目标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