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之一:政府职能转变

7月22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本次制度创新指数之政府职能转变亮点如下:

  • 从政府职能转变指数计算结果来看,前海、上海(浦东)、南沙、横琴、上海(临港)分列第一至五位。

  • 本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指标的平均得分73.36,较之去年(72.02)有比较明显的上升。

  • 在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贸试验区中,成都、海南、西安、郑州、大连分别进入前五位。

  • 在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苏州、南京、青岛、济南、烟台位居前五位。

  • 第六批自贸试验区队伍中,上海(临港)、北京、杭州占据前三甲。

完整排名情况见下图:

 

 

详细解读

本年度自贸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了税收、工程建设、社会信用等三个方面的改革方向和创新力度。具体而言,现阶段自贸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攻坚”的重点包括三个:

一是税收便利化改革。“税”的问题一直是自贸试验区绕不过去的话题。自贸试验区设立初期,不少片区都在向中央争取“税收优惠”,希望可以通过“税收洼地”导引市场主体集聚,直至中央明确指出“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政策优惠洼地”才告一段落。随后,自贸试验区逐渐走出一味追求“税收优惠”的窠臼,转向关注市场主体的“办税体验”,改革创新的思路也因此而豁然开朗。时至今日,互联网+税务、AI办税、智慧税务,在自贸试验区已绝非鲜见。在本年度南沙自贸片区提供的制度创新案例中,9个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案例中有4个均是与“办税便利化”相关的。据课题组粗略统计,几乎所有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案例中都有专门关于“税收”的改革创新。自贸试验区将“税收便利化”作为改革创新攻坚重点,是更加关注市场主体诉求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体现,是改革创新逐渐走向深入和成熟的重要体现。

二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便捷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作为政府职能转变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一直是自贸试验区重点“攻坚”的方向之一。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涉及部门多、资质要求严,改革难度大。自贸试验区目前的改革创新主要成果是“拿地即开工”,例如南沙、南京、连云港等众多自贸试验区都在推进这项改革措施,其中南沙的“拿地即开工”改革已经推进到了4.0版本。另外,还有远程现场勘验(烟台自贸片区)、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极简审批(洛阳自贸片区)等相关改革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任务艰巨,自贸试验区担当改革开放“试验田”,在此领域先行突破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信用信息应用多元化。从事前审批管理模式向事中事后监管管理模式转变,依靠传统的人工监管显然是不行,必须依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就是事中事后监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全国自贸试验区一直致力于构建符合现代化治理结构逻辑的社会信用体系。从一开始的设置机构、打通数据“孤岛”到引入大数据、AI等新技术,再到建立全周期、全链条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下一阶段将是最大化的丰富信用信息的应用场景。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广东横琴片区一直在大力推广“横琴税政企信用全周期管理服务体系”,而南沙片区在丰富信用信息应用场景方面已经颇有心得,推出了“信易AEO”“信易税”“信易电”“信易奖”“信易批”“信易贷”等多项信用产品,大幅度地提升了信用数据与实际业务办理的融合,有效地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备注:

我院从本年度开始制作和发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完整报告欢迎订阅!

 

联系人:欧阳老师

电话:020-84111721
传真:020-84111722
电子邮箱:iftzr@mail.sysu.edu.cn

 

 

撰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课题组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