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本次制度创新指数之金融改革创新亮点如下:
-
从金融改革创新指数计算结果来看,上海(浦东)、前海、南沙、成都、横琴分列第一至五位。
-
本年度指数得分超过80分的第一梯队有四个片区(上海浦东、前海、南沙、成都)。得分超过70分的片区有23个,第三梯队片区27个。
-
在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贸试验区中,成都、舟山、重庆、武汉、大连分别进入前五位。
-
在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苏州、南京、青岛、南宁、昆明位居前五位。
-
第六批自贸试验区队伍中,北京、上海(临港)、杭州占据前三甲。
完整排名见下图:
详细解读
金融改革创新作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头戏,既有难度(金融领域的改革事关国家金融安全以及中央事权调整),更有战略性(金融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评估聚焦“金融服务能力、金融开放水平、金融监管水平”,核心是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技术驱动的金融改革以及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开展。
上海、前海、南沙、成都、武汉、苏州、南宁、杭州、北京代表了国家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展现出了国家金融创新的数据地图(分别位列各批次自贸试验区排名前列)。总体而言,全国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呈现双不平衡分布(区域与能力)。上海(浦东)片区以国际金融城为代表,聚集了全球高端金融要素,积极推动落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的16条细化措施,上海61家金融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3.1万个,账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8.4%,跨境收支同比上升59.9%。进一步打造“上海价格体系”,提升人民币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能力。前海蛇口片区积极开展对港跨境金融合作,金融机构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生力军,在跨境五大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基于“科技+跨境金融”的产品创新平台建设以及风险防控机制设计。南沙新区片区初步形成八大特色金融名片,跨境金融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初步形成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全面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股权投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能力等领域。南宁片区作为面向东盟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开展了中国-东盟金融城创新招商机制推动产业集聚,首笔境外机构境内外汇NRA账户结汇业务落地,碳金融与绿色发展创新联合实验室推动绿色金融改革,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打造金融改革创新互联互通交流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