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发布】自贸区动态|2021年第7期(总第7期)

发布时间|2021年8月27日

刊物期数|2021年第7期(总第7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请订阅单位和读者注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 8月23日,2021年智博会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幕,两江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线上发布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据介绍,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发挥新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优势,围绕大气、水、噪声、固(危)废污染防治四大领域,联动管委会、职能部门、街道和园区,形成生态环境监测感知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实现各类各级数据互联、业务互通、网格管理、统一调度。该系统正式投入运营后,将极大推动两江新区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助力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贸易便利化】

  • 8月9日,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的牵头组织下,厦门市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首发仪式顺利举行。现场,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签发了福建省首份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这标志着厦门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创新正式启动。同时,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自贸试验区分行与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进行“一单制”银企合作签约,未来将突破传统信贷模式,赋予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凭证功能,助推“一单制”业务高质量发展。

     

【投资自由化】

  • 7月28日,落户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天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近期发行了基金产品——天堃芯智自强基金,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首支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管理公司和QFLP基金“双落地”企业。天堃资本天堃芯智自强基金将投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半导体等新经济领域,目前已经储备数个拟投项目,完成尽职调查项目2个,年底前将完成投资。未来,天堃资本将引导被投资企业将相关业务落地海南,服务于自贸港的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创新】

  • 7月27日,“全力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金融数据港开港仪式”在张江鑫智汇金融科技产业园举行,浦东金融数据港正式开港,全国所有银行卡交易清算数据都将在这里产生。建设金融数据港是浦东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的重大举措,也是浦东打造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的重要行动。未来,金融数据港将依托浦东金融数据海量、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重点聚焦支付、清算、征信、监管、安全、标准等六大功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消费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法治改革】

  • 8月16日,珠海国际仲裁院揭牌仪式和香洲办案办公场所启用暨第一届理事会、监督审计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珠海仲裁大厦举行,这意味着,改革后的珠海国际仲裁院正式成立。作为全国首家真正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立并有序衔接,具有完备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全方位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商事仲裁机构,珠海国际仲裁院将在地区间经贸、法治、社会治理领域的规则对接、制度创新、社会融合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8月1日,珠海国际仲裁院已累计办理涉澳门案件155件,占涉外案件的71%。

     

(2)资料数据

  • 8月17日,据成都海关发布,1—7月四川外贸总体形势较好,进出口仍保持增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其中,7月份进出口830.2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5.9%。其中出口512.1亿元,创单月出口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16.3%;进口318.1亿元,同比增长9.3%,环比下降7.3%。据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国、欧盟、东盟、中国台湾和韩国为四川前5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值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的(下同)71.8%。其中对美国进出口1161.1亿元,增长28.8%;对欧盟进出口952.7亿元,增长17%;对东盟进出口915.5亿元,增长4.5%;对我国台湾地区进出口290.8亿元,增长9.3%;对韩国进出口282.5亿元,增长20.4%。此外,四川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84.2亿元,增长11.3%,占29.6%。

 

(3)专家观点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第61卷刊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符正平、麦景琦题为“生态省试点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生态足迹视角”的理论文章。作者利用人均生态足迹为指标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2004—2017年29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生态省试点对省域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省试点有效遏制了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并且生态省试点省份环境立法完善是抑制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的重要机制;生态省试点主要通过提高省域“清洁产业比重”的结构效应促使人均生态足迹下降,而技术效应并未对生态足迹产生显著影响。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对生态省试点的效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通过适当的体制设计压实各级职能部门环境治理责任,设立适当激励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二是,完善制度构建有助于更有效率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去;三是,环境治理的区域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十四五”时期,构建跨区域的环境治理体制和环境治理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机制,有助于改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统筹协调。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园区动态】

  • 阿联酋综合电信公司(Emirates Integrated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y, EITC)近日宣布与迪拜机场自由区管理局(DAFZ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通过区块链在单一平台上把经营许可这一流程自动化,特别是涉及到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签署无异议证书(No-objection certificate, NOC)的流程。双方将充分利用阿联酋首个本地托管的区块链服务Blockchain Edge,通过简化程序和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这个新方案为迪拜机场自由区管理局区内的企业带来了许多益处,包括加快发放准营许可证、为受其他政府机构无异议证书限制的商业活动“松绑”等等。这个方案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实施,它将促进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并支持企业在通过加密手段保障的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区块链技术扩大其现有经营范围。迪拜机场自由区总干事Mohammed Al Zarooni表示,“与EITC的这一开创性的合作旨在简化政府监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为双方在这个平台上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这也开了阿联酋的先河,我们珍视合作伙伴为该平台提供的所有努力和支持。”(资料来源:迪拜机场自由区官方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以上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撰稿与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