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7月27日
刊物期数|2021年第6期(总第6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请订阅单位和读者注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
6月30日,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前海深港创新中心举行上线试运行启动仪式。前海交换中心主要由交换中心业务平台、综合管理与质量监测平台、安全保障平台三部分组成。按照工作计划,前海交换中心质量和安全监管保障的监管平台也已具备远程实时监管能力,支持交换平台的试运行业务交换,可实现由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对前海交换中心各项业务远程指导和监管。前海交换中心是国家重要的新型通信基础设施,是工信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市首个信息通信领域国家级基础设施。
【贸易便利化】
-
6月29日,中国移动海南文昌-香港舂坎角海底光缆系统完成设备调试及业务开通。随着海南省首条直达香港海底光缆的建成商用,海南实现了与香港通信的互联直达,将助推海南自贸港数据信息的高效流动。海底光缆系统作为国际通信网络最重要的传输管道,是国际通信信息的基础设施,更是全球互联网的“中枢神经”。
【投资自由化】
-
7月23日,从两江新区科创局获悉,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3家。其中新增 9 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6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 家引进建设科技合作平台。目前,两江新区市级科研平台已达342 个。新区新增科研机构专注于发展基础和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为新区生物医药、工业设计、智能车联网发展、轨道交通、大数据、智能制造等行业进行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推广,推动相关行业技术创新发展。
【金融创新】
-
7月1日,雄安新区完成首笔“链上”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新区今年春季造林项目建设者以“数字人民币”形式领到工资,这是全国首批“区块链+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之一。雄安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将智能城市规划建设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切实为新区建设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数字化、智能化金融服务。
【法治改革】
-
7月15日,杭州互联网法院举办司法服务保障中国(浙江)自贸区建设暨跨境贸易法庭设立一周年座谈会,发布《杭州互联网法院跨境贸易法庭服务和保障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白皮书》,显示该院审理的跨境电商类案件2020年受案量大幅增长,案件数量超100件、增幅超40%。其中网络服务类合同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占比最大,分别占45%和40%。针对当前跨境电商案件消费者维权难、审理周期长、法律适用难等问题,《白皮书》提出进一步完善跨境贸易法律体系,加强行政监管,加大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力度等建议。
(2)资料数据
-
7月15日,陕西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服务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围绕“四个抓好”提升金融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质效。截至一季度末,陕西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机构达155家,保险机构124家,区内各项贷款余额15845.41亿元;自贸试验区内创新业务中,供应链融资本外币余额为26.86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本外币余额为2.87亿元;自贸试验区内科技企业融资规模达到156.82亿元,绿色环保企业融资规模达到392.35亿元。
(3)专家观点
-
7月22日,新华社采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符正平介绍,过去一年自贸试验区在改善投资便利化方面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深圳前海实施的跨区域税收事项全流程通办、新开办企业税务9环节“套餐”网上办,做了很多创新性的探索,其信息技术在优化政务流程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二是广州南沙对标香港公司注册制及国际先进商事规则,在国内率先探索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将商事主体设立登记从行政许可调整为行政确认,进一步减少了政府对微观市场行为的干预,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起草制定的《商事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吸纳南沙的改革试点成果,标志南沙的先行先试为全国统一商事登记立法提供了自下而上推动改革的“南沙经验”;三是上海是自贸试验区以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正面导向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显著,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符正平认为,自贸区承担着金融开放压力测试,既要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也要统筹开放和安全,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金融支持对象方面,除了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外,还应着力扶持服务业、贸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金融支持对象除了先进制造业和科技企业外,还应将先进服务业相关企业纳入重点支持范畴。在对金融企业的营商环境支持方面,除了税收政策支持外,行政效率以及相关法规的明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热点事件】
-
新加坡将于今年年底成立名为Climate Impact X(以下简称CIX)的碳排放交易所。该交易所由星展集团(DBS Group)、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淡马锡(Temasek)和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合资成立。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有关碳排放交易报告曾指出,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流动性低、融资稀少、风险管理服务不足和数据可用性有限等缺点。CIX的临时首席执行官Mikkel Larsen表示,CIX将利用卫星监测、机器学习和区块链技术来提高碳排放交易的质量、透明度和完整性,从而对环境保护起到切实和持久的作用。“具体来说,CIX将为企业解决其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碳排放这一问题,CIX作为领先的可持续转型融资和贸易中心,将全面服务于生态系统。未来在CIX发生的碳交易将惠及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帮助他们实现最大程度的碳中和。新加坡交易所是全球大宗商品主要定价场所,新加坡自身也具有强大而可靠的金融基础设施为CIX提供支持。”Larsen表示。(资料来源:CNBC新闻网,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撰稿与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