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息

Warning: mkdir(): Permission denied 在 boost_mkdir() (行 1407/var/www/html/sites/all/modules/boost/boost.module).

【成果发布】自贸区动态|2022年第2期(总第13期)

 

发布时间|2022年2月28日

刊物期数|2022年第2期(总第13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请订阅单位和读者注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2月22日,临港新片区举办了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创新大会,启动发起了全国首个片区性人才企业年金——“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据了解,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说,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人才将在退休后多一份真金白银的养老金。此次临港新片区启动人才企业年金计划,不但在创新引才留才手段上有所变化,还在企业年金制度上有所突破。据悉,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将制订相关企业和人才准入标准,吸纳尚未单独建立企业年金的驻区企业使用的各类人才参加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在企业年金发起主体、参加企业年金计划人才条件、财政资金激励等方面均有突破。

 

【贸易便利化】

2月10日,岳阳海关为海铭德(岳阳)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湖南省首份“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电子账册,这标志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内加工贸易企业生产业务产品,能实行自主备案、自主核报、自主缴税等管理方式,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近年来,岳阳自贸片区调研企业相关情况后,多次与岳阳海关沟通协调,探索“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改革。改革后,一家企业只需一本“电子账册”即可“滚动核销”办理所有加工业务,省去了曾需办理多本手册的通关手续,并允许试点企业自主选择核销周期。

 

【投资自由化】

2月24日,厦门自贸片区集成电路平台引入EDA工具企业——芯华章科技(厦门)有限公司。EDA工具(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是集成电路产业最上游的部分,支撑芯片设计、制造、终端应用。EDA工具主要分为设计、验证、制造几类。此次引入的芯华章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是专注数字前端验证领域的中国EDA公司,已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填补国产EDA验证领域的空白。集成电路是厦门市重点发展的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也是厦门自贸片区着力打造的十四个重点平台之一。

 

【金融创新】

2月16日,据青岛片区消息,山东港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66云链区块链数字仓单平台,为青岛泰和嘉柏能源有限公司提供了仓单质押融资服务,仓单货物为1.7万吨原油,存放于京博物流仓储分公司,放款额约4000万元。此举标志着国内首笔基于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落地。在本笔业务中,依托66云链条提供的物联网和区块链的可信技术,京博物流将其仓储公司升级为数字化可信库区,金融机构可以远程实时查询质押货物,有效解决核心风控问题,为存货客户提供数字仓单质押融资服务。

 

【法治改革】

2月23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第一仲裁庭公开审理一起涉澳劳动纠纷案件。澳门籍劳动仲裁员曾新智、黄景禧作为合议庭成员参与该案件审理工作。这是合作区劳动仲裁委成立以来,首次协同澳门籍劳动仲裁员组成合议庭审理涉澳劳动纠纷案件。参审本案的2名澳门籍劳动仲裁员同时担任澳门执业律师以及粤港澳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熟悉了解粤澳两地的社会和法律制度。庭审过程中,2名澳门籍劳动仲裁员紧贴内地法系特色,充分发挥澳门执业律师专业优势,精准把握案件切入点,依法履职参与案件办理,促进涉澳劳动纠纷高效调处。

 

(2)资料数据

2月12日,从海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1年,11个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3555.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洋浦经济开发区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海口江东新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海口综合保税区进入“营收千亿元俱乐部”。2021年,11个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税收收入585.63亿元,同比增长47.73%,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贡献40.1%的税收,亩均税收30.55万元,接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平均水平。其中,洋浦经济开发区税收超过200亿元,海南生态软件园税收近150亿元。2021年,11个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500万元(含)以上项目91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3.38亿元,同比增长73.6%;实际利用外资32.04亿美元。

 

(3)专家观点

2月10日,我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在南方网发表理论文章-“粤琼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碳汇合作新篇章”。文章提出,粤琼两省要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区碳汇合作,实现碳汇资源的经济价值,共同实现“双碳”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碳汇合作方式,例如广东省通过环境投资或输出碳汇资源管理人才和技术等方式,为本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争取更灵活的碳排放空间;同时,海南省则通过灵活发挥碳汇资源的经济价值,引入碳汇资源和环境治理的人才、资本和技术,为发展生态型服务业奠定基础。二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试点,从交易主体多元化、定价与交易机制多元化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碳汇交易市场。三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试点,扩大有偿配额的范围,考虑在初次分配阶段引入地方政府之间的谈判与调整机制,再以调整后的结果为依据确定企业在市场上交易的配额,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中心,发展专门功能性的区域市场,形成多层次的碳汇交易市场。粤琼两省可以探索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试点,在配额初始分配与配额最终确定之间,尝试实行允许地方政府之间的谈判与调整机制,例如允许两地政府之间通过投资、人才交流等协议调整上报的配额,最后再将调整后的配额落实到企业和村镇在两地之间进行交易,这将使得碳汇资源及碳汇交易能够成为地方政府积极谋求区域合作的有力手段,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合作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热点事件】

1月12日,世界自由区组织(World Free Zone Organization,下文简称 FZO)举办了一场线上研讨会,主题为印度如何凭借其经济特区来成功吸引更多的外国制造企业。FZO 首席执行官 Dr. Samir Hamrouni 和以 Zoë Harries 等为代表的咨询团队与专家小组进行磋商,小组成员包括印度商务部总干事 Alok Chaturvedi、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的代表,就如何加强印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印度经济特区的竞争力交换了意见。印度政府为推动其经济增长,制定了远大的目标。经济特区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手段,占了印度总出口额的 30% 以上,对印度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印度商务和工业部已经认识到,需要在升级印度现有的经济特区的同时,再建设新的经济特区,取得持续性的成功,才能做到向高附加值、以科技为核心转型的战略转变。2021 上半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约 300 亿美元,年均增长15%。制造业已成为印度的高增长行业之一,贡献了全国约 16-17% 的 GDP,提供了约 15% 的就业机会。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推动实施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把印度定位为全球制造中心。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在制造业中创造 1.5 亿个新工作岗位。进一步巩固印度的经济特区发展,将满足投资者对供应链弹性的需求,并从尚未完全开发的出口潜力中获益。(资料来源:世界自由区组织官方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