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院研究团队参与评估“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十大创新成果”

4月21日,南沙自贸片区迎来了挂牌七周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管委会以“打造湾区新引擎,砥砺七载再出发”为主题,发布一年来南沙自贸片区取得的十大创新成果。

 

我院研究团队参与此次创新成果的全过程评估,专业点评刊登于国际商报。

 

 

全文刊登如下:

     

2021年,南沙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工作部署,各部门努力探索,全社会积极参与,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系统集成性高、引领示范效应强的创新成果。

 

成果1

构建营商环境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长效机制

南沙创新搭建营商环境改革管理体系,标准化、规范化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和建设。与专业机构共同成立调研组,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机制,定期通过座谈、暗访、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维度摸查问题,即时反馈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落实,创新营商环境全过程闭环跟踪监测模式。成立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创新前沿问题研究解决机制,为南沙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智力支撑。开展营商环境基层实践探索,与高端研究机构共建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基地,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国际交流促进平台,着力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领域行业研究智库、交流合作平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看来,南沙从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性命题出发,建立多方联动的长效机制,对于真正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发挥营商环境建设对于地方经济的“提质增效”功能,无疑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成果2

全国首创“1+3”营智环境评价体系

为解决人才服务环境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的难题,南沙在全国率先提出“营智环境”概念,首创“1+3”营智环境评价体系,即“1”套理论体系+“3”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一套具有基础性、普适性特点的营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智力集聚环境、发展环境、引进环境、培育环境、平台环境、保障环境等6个一级指标,下设18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有效解决人才工作信息碎片化、人才服务零散化等问题,打造全覆盖的人才工作链条。

“该评价体系为南沙打造国际一流‘营智环境’提供了指引,有助于人才服务工作的优化,为全国的人才服务工作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标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博士后刘金玲认为。

 

成果3

创新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模式

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使跨境电商商品“出得去”“退得回”,南沙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全国首创物流畅通、通关便捷、监管有效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海关监管新模式”。该措施在全国率先打通跨境电商出口退货通道,加快融合出口电商物流和保税物流,高效盘活电商企业仓储资源,有力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推动南沙跨境电商枢纽港建设。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博士后王珏谈到,该举措解决了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渠道不畅这一实际问题,更加规范便利的退货流程,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缩短了退货周期,有效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和愿望。且该举措与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相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支撑系统”的目标任务相一致,框架清晰、内容明确、流程规范、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推广性。

 

成果4

全国首创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

南沙用足用好建筑、交通工程专业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创新建立港澳人才职称评价“1+3+4”体制。出台“1个办法”,即《广州市南沙区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申报条件,建立港澳人才申报职称评价制度。制定“3个标准条件”,针对港澳职称申报人特点,在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学术成果等方面增加适用于港澳人才的条款和标准。形成“4个专业对应列表”,梳理内地建筑、交通工程领域职称专业与港澳工程专业及所属学会的对应关系,方便港澳职称申报人准确选定专业申报方向。依托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专业人才提供一对一、全流程、个性化服务。

“这些举措畅通了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渠道,完善了港澳专业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机制,为港澳人才融入祖国内地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和解决之道。”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博士后胡坤表示。

 

成果5

建立多维协同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为提升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效果,南沙自贸片区检察院联合行政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打造集“司法办案、公益诉讼、综合救助、法治宣传、家庭教育指导”于一体的多维协同融合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引入网格化管理模式,由辖区内约2500名街社区、村居妇联执委担任“未保专员”,多层面延伸发现侵害未成年权益线索触角。同时,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出台性侵害违法犯罪信息入职查询制度,实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从业禁止量刑建议举措,联合公安机关、区妇联、学校、社工组织开展司法救助。此外,打造“沙鸥”普法品牌。整合法治宣传教育资源,将宣传领域从学校向家庭、社区延伸,源头治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问题。

“该项成果聚焦对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全方位的保护网。通过多方信息互联互通,可持续高效精准地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推广价值。”刘金玲表示。

 

成果6

新经济新业态全链条税收管理服务机制

为支持新经济新业态健康规范持续发展,南沙通过建立项目准入联席制度、率先实行税收不确定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减税退税快享制度、建立税费快办精办服务制度、涉税风险“智慧共控”等系列举措,创新打造新经济新业态全链条税收管理服务机制。

“新经济新业态全链条式税收管理服务机制通过‘部门联动+流程再造+技术驱动+风险预警’多管齐下,为新经济新业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要素加速在南沙聚集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研究员徐世长认为,该项创新措施着眼于新型经济业态的税收风险防控,为相关企业的健康经营以及国家“降税降费”政策的精准落地,提供便利化路径。

 

成果7

“工业厂房仓储项目一站式审批”+“承诺验收”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南沙升级打造“交地即开工”5.0模式,通过推行工业厂房仓储项目“一站式”审批、推行“承诺验收”支持主体工程先行使用、推行已满足使用功能单位工程单独竣工验收、推行建筑施工阶段免于办理环评、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等措施,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位于横沥工业园的“年产100万吨淀粉糖系列产品工程项目”负责人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康切身体会到“交地即开工”5.0方案对项目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好。“由于市场需求,我们急于投产,但是因为竣工验收的部分材料尚未准备齐全,暂时无法申请竣工验收,现在南沙出台的‘交地即开工’5.0政策,以承诺验收的方式让我们先行使用,比我们预期投产的时间差不多快了两个多月,给我们企业节省经济成本700万元以上,南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的理念,为南沙点赞!”

 

成果8

全方位构建“一件事”极简审批服务体系

为破解办事群众进多扇门、排多回队、上多张网、报多次材料的难题,南沙针对涉及不动产交易、税务办理、电水气报装等高频业务推行“一件事”改革主题服务,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

一是打破按部门或权力类别供给服务的传统模式,根据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梳理服务事项,为办事群众提供更集成、更直观的服务指引。二是“串联”改“并联”,将个人从出生到养老、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所有服务事项进行系统集成,分类梳理成30个主题、100项高频办件事项组合,实现精准服务的结构化管理目标。三是推动业务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流动,嵌入身份认证、电子证照、智能表单等应用,提供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导办服务,实现“一件事”在网上全流程“一次办”。“这系列举措,正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改革创新。”史欣向说。

 

成果9

打造绿色金融服务生态城市发展示范样本

南沙在全国率先推出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构建以绿色金融标准为引领的政策体系和“交易、融资、研学”三位一体的绿色服务体系,落地全国首家气候投融资特色银行支行、首个绿色融资租赁线上平台等创新机构,探索创新绿色低碳融资机制。集聚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气候投融资交流中心等多个绿色金融智库与平台,推动气候投融资学术研究、实践创新和国际交流。

创新绿色低碳业务融资渠道,落地全国首支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类REITs和能源行业类REITs、深交所首单碳中和汽车租赁ABS等创新业务,创新开展“绿色产品跨境通”、碳排放权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业务,设立10支绿色产业基金,储备6支QFLP基金,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撬动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建立与港澳常态化绿色金融合作机制,与港澳共建粤港澳三地绿色金融合作事项清单。与港澳共建大湾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生态补偿机制。

“南沙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新优势,在绿色金融领域实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融资平台的跨境合作,属于高水平的基础性制度创新。”徐世长表示。

 

成果10

全国首创保护中小投资者全过程法律服务机制

南沙立足中小投资者各环节、全过程需要,率先出台《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统筹线上跨境公证服务、律师跨境服务等全过程法律服务资源,出台18项系统性措施,分别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法治联合体、中小投资者涉外法律服务机制和省以下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机制,构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综合保障机制。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抒田认为,该项制度创新成果不仅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确保了实操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创造性地搭建政企交流平台,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取企业对整体改革创新实践的反馈,进而形成良性互动与不断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对“十四五”期间南沙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国际商报2022年4月22日第9940期:第08版

链接:https://epaper.comnews.cn/xpaper/news/807/8318/39261-1.shtml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