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发布】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之五:法治化环境

报告摘要

7月22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本次制度创新指数之法治化环境亮点如下:

  • 从法治化环境指数计算结果来看,前海、南沙、上海(临港)、上海(浦东)、天津分列第一至五位。

  • 在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贸试验区中,海南、重庆、武汉、舟山、大连分别进入前五位。

  • 在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苏州、南京、青岛、济南、南宁位居前五位。

  • 第六批自贸试验区队伍中,上海(临港)、北京、宁波占据前三甲。

 

完整排名情况见下图:

 

报告解读

总体来看,各地自贸试验区近年来在法治化环境建设方面亮点颇丰,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注重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对标衔接,加速现代法律服务集聚化发展,强化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融合应用,为自贸试验区综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可以说,上述这些趋势构成了近年来各地自贸试验区法治化环境建设的共性特征。

一是对标衔接国际规则。广东的前海、南沙、横琴三片区主要强调与港澳的规则衔接和体制对接;山东青岛、云南昆明、陕西西安、福建厦门等自贸片区则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经贸规则领域的创新实践;广西南宁、山东烟台、湖北武汉、浙江宁波、重庆等地区则在对接RCEP规则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应对RCEP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科技赋能法治建设。江苏苏州自贸片区顺应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出了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山东烟台自贸片区充分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打造全省首个“易智存”区块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全过程的电子数据上链;湖南长沙片区依托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起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

 

三是法律服务业集聚化。南京江北新区法律服务园则围绕江北新区发展需求,坚持政府统筹引领与市场化资源配置有机结合,整合优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打造集研创、宣教、服务和办理于一体的法律服务综合体,形成辐射南京地区乃至全省范围的法律服务业集聚、交流、研发、推广平台,成为具有江苏特色的区域法治建设“名片”。

 

更多详细解读欢迎订阅“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

订阅信息请点击: https://www.wjx.top/vm/hFBBwkh.aspx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020-84111721
传真:020-84111722
电子邮箱:iftzr@mail.sysu.edu.cn

 

 

 

撰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课题组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