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我院院长符正平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解读“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全文如下:
“自贸区的联动发展可以更大地发挥自贸区效益和制度创新复制推广功能。”7月22日,在“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会上,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说。
在2021-2021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中,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分列第一名、第二名、第十一名。从省级总体排名情况来看,2021-2022年度,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省级指数得分广东排名第一(86.49)。
符正平表示,广东三个自贸片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起到引擎作用,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核心都是制度创新,都包含着改革开放的任务,通过联动发展,将叠加国家战略效应和机遇,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外开放高地。
“自贸区要做制度创新先行探索,还要把经验复制推广,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撬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符正平认为,广东在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联动发展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将开展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创新联动,除了以清单形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外,还将开展联动创新探索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创新,这将强化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发展动能。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南沙区位于其地理几何中心。自挂牌以来,南沙自贸片区累计形成了789项改革创新成果,多项举措在国家和省市层面复制推广……在2021-2021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中,南沙自贸片区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指数均名列第一。
符正平说,南沙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未来可以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加速规则机制“软联通”建设,提升科技融合、人才融合、产业融合,不断拓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如正在筹建中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于9月开学,通过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可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自贸区建设育才引智。
据悉,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已经连续七年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报告旨在以评价促改革,激发自贸试验区不断引领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动力,为打造新时达改革开放新高地而不断努力。(参与:实习生 聂瑶瑶)
来源:新华网2022年7月23日
文章链接:http://gd.news.cn/newscenter/2022-07/23/c_1128857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