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发布】自贸区动态|2022年第7期(总第18期)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8日

刊物期数|2022年第7期(总第18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请订阅单位和读者注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图片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7月22日,海南省商事登记平台(“海南e登记”)对接了海南省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在全省首批试运行了电子印章的应用场景,电子印章在企业开办环节实现签署功能。据了解,目前,海南省统一电子印章系统涵盖了自然人的电子私章、省内企业的全部电子印章、各级党政机关电子公章,并支持省外企业电子印章备案,满足全省政务服务全领域电子签署。同时,通过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共建的司法链平台对接,海南省电子印章信息的申请、生成、使用、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节点数据实时上传司法链,在全国3000个法院可进行电子印章方面的取证和验证,实现了电子印章全生命周期司法闭环。

 

【贸易便利化】

7月3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为一批出口至柬埔寨的货值9万美元的汽轮机备件开具四川首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自主声明。该企业为四川省首家装备制造类企业获得RCEP经核准出口商资质,标志着四川装备制造“走出去”开启RCEP新时代。RCEP经核准出口商是经海关依法认定,可以对其出口或者生产、具备相关优惠贸易协定项下原产资格的货物开具原产地声明的企业。经核准出口商制度为RCEP内容中的亮点之一,是重要的原产地认证便利化措施。通过RCEP经核准出口商认证企业能自主签发原产地声明,这一措施有助于企业在区域内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形成,对本区域内的商品流动、资本流动形成“贸易创造”效应,对提升贸易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助力企业更深更广更快地融入RCEP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

 

【投资自由化】

7月22日,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欧洲重庆中心基地授牌仪式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物流枢纽基地、人力资源服务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经贸与人文交流基地、临空国际贸易服务基地、法律服务基地、智慧制造研究与技术转移基地、中瑞产业园基地等首批8个欧洲重庆中心基地正式授牌。据了解,欧洲重庆中心诞生于2020年9月,由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等共同启动设立。欧洲重庆中心以产业合作、商会协会、企业联盟等方式积极链接重庆对欧洲合作资源,并为欧方企业和机构来渝投资兴业提供信息及对接服务。

 

【金融创新】

7月2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业全面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临港新片区科技金融联盟正式成立。临港新片区科技金融联盟是在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首批理事单位共同发起,联合各行业愿意服务科技创新的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自愿结成的非法人性质的协作机制。发起成员包括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农商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一批实力雄厚又特色鲜明的金融机构。未来,联盟将充分发挥金融资源聚合、成员单位多元优势,为广大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支持工具,探索更加新颖的金融支持手段,共同为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服务,支持临港新片区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法治改革】

7月11日,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通过视频连线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分别通报两地法院涉外商事案件审判情况,并首次发布了《川渝新区(自贸试验区)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典型案例》。本次联合发布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典型案例共10件,涉及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旅游等领域,囊括国际条约的适用、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的司法审查、跨境合同效力审查、境外履行合同义务事实认定、涉外旅游经营者责任等法律问题。典型案例不仅为统一裁判标准、完善国际商事规则起到了指引作用,也为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近年来,两江自贸法院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涉及地域不断拓宽,截至今年6月,已扩展至50余个国家和地区,总体以港澳台地区、美国、新加坡、韩国等传统经贸往来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为主。同时,涉及泰国、老挝、缅甸、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案件也不断增多。

 

(2)资料数据

7月24日,据南沙新区报消息,今年1-6月,广州港集团净增外贸班轮航线13条,南沙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6.5%。另外,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已全面建成,至此,南沙港区沙仔岛汽车作业区将形成汽车滚装码头群,商品车年通过能力将超200万辆,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物流枢纽岛,形成贸易旺、码头兴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广州港集团完成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49.5%,其中南沙港铁路累计完成3.1万标箱,短时间内实现江门、赣州天天班。南沙港区上半年新增海铁联运班列线路5条,5月成功开行首趟中欧班列,目前中欧中亚班列完成开行10列。

 

(3)专家观点

7月22日,我院正式发布“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自2016年至今,我院已连续七年组织编写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根据最新指数得分结果,前海、南沙、上海(浦东)、上海(临港)、厦门、天津、成都、北京、武汉、重庆进入全国前十名。本年度,全国54个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的总体得分平均值为76.70分,相比去年(75.84分)仍在进步。第一、二批自贸试验区中,前海与南沙依然稳步增长,居全国前列。其中,南沙片区表现出很强的上升势头,与前海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同样地,天津与福州在全国排名中也在上升。与之相对的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排名下降了,这是本年度最大的一个变化之一。受疫情反复影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步伐相对放缓了。第三、四批自贸试验区中,本年度的排名犬牙交错、有升有降。其中,武汉、大连、海南、西安、沈阳等片区名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排名的变化反映的是制度创新的前期积累、努力程度等,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特色优势的逐渐释放。海南作为现阶段唯一的自由贸易港,其政策叠加优势非常明显,加之过去一年各类资源快速集聚,进步明显是情理之中。大连紧紧抓住东北亚经济版图中的区位优势,西安围绕“一带一路”经济版图中的枢纽优势,把制度创新与本地特色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地进行差异化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江苏自贸试验区依然表现强劲,苏州片区无论是总指数还是分维度指数上都是非常“抢眼的”。山东自贸试验区表现出了强大的后劲,青岛片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济南片区的排名也在上升。第六批自贸试验区中,明显地形成了三个“梯度”。临港与北京是第一梯度,杭州、宁波、长沙、合肥是第二梯度,其他片区构成了第三梯度。这三个梯度与国家级重点城市、区域重点城市、地区其他城市三个层级完美契合。该批次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组间差距”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本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基本格局依然比较稳定,但是具体片区指数得分有升有降。其中有疫情影响的原因,但更大程度上是片区在努力探索、在不断进步。

图片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热点事件】

第三届东盟消费者保护会议(ASEAN Consumer Protection Conference,以下简称ACPC)于6月28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由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DTI)、东盟消费者保护委员会(ASEAN Committee on Consumer Protection,以下简称ACCP)和东盟秘书处(ASEAN Secretariat)共同组织承办。会议主题是“为东盟消费者建立一个公平的、面向未来的市场”。东盟内外的消费者保护机构、消费者协会、国际组织、学者、私营部门和公众出席了会议。东盟经济共同体(ASEAN Economic Community)副秘书长Satvinder Singh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非常及时,东盟目前正面临数字经济发展和跨境贸易增加带来的新问题。数字化转型将推动东盟关注电子商务,建立区域B2C纠纷解决机制,并进一步支持东盟的消费者运动。”ACCP主席Dr Moe Moe Thwe表示,“保护消费者权益是目前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快跨部门联合执行各项倡议和行动计划,推动消费者运动,应对当今的新经济挑战,进而保护消费者权益。”本届ACPC包括三场专题讨论会,主题分别是:奠定东盟全面数字化转型基础;拓展视野——实现东盟B2C争端解决的“新常态”;消费者赋权——加强东盟消费者运动。会议期间还推出了几项ACCP关键成果,旨在使消费者建立对自身权益、可持续消费的认识,并推动消费者在线理赔。成果包括:具有在线互动和远程学习功能的东盟学习管理系统;东盟地区投诉平台;东盟可持续消费指导工具包。此外,会议还推出了菲律宾在线纠纷处理系统,以快速处理消费者的投诉。通过这个在线系统,消费者可以对国内任何线上或者线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投诉。该系统将通过连接所有具有消费者保护职能的机构,使政府的消费者投诉处理自动化、合理化。(资料来源:东盟官方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