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TZ 成果发布】自贸区动态|2022年第8期(总第19期)

发布时间|2022年8月28日

刊物期数|2022年第8期(总第19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请订阅单位和读者注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8月23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启动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商务部和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流域9个省(自治区)的嘉宾齐聚一堂。会上,来自沿黄9省(区)的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正式启动。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由沿黄9省(区)组成,包含沿黄流域12个自贸片区、15个经济功能区,各方将在促进制度协同创新、区域融合发展、产业互利合作、商贸物流等4个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开放型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共同打造黄河流域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对外开放先行区。

 

【贸易便利化】

8月13日,天津某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东疆成功实现“环球E.中国鑫”东疆型贸易新业态首批业务全流程落地。新业态成员企业按照交易路径,完成100笔订单、销售首批回款1793.61美元的收汇、境内划款、付汇全部环节。面对当前国内外贸易形势的严峻性,建行天津市分行在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东疆综保区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依托建行金融科技优势,培育贸易新业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天津某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企业云技术将运营平台由境外向自贸区转移,实现了中小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在同一互联网平台完成。这一国内首创新业务形态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原本以海外消费国为中心的跨境电商业务转变为以境内自贸区为管理中心、技术中心与结算中心的新产业生态形成。

 

【投资自由化】

8月12日,在第六届丝博会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专场活动上,空港新城共签约项目15个,涵盖生物医药项目3个,航空技术和保障项目4个,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项目3个,投资和基金管理项目2个,先进制造项目2个,数字产业项目1个。包括国睿安评实验室、信泰民用航空技术服务中心、瑞达宇航航空复合材料及部件维修项目、西光航天集团总部暨卫星创新应用中心、秦创原陕药生物制品(疫苗)等项目,签约落地后将为空港新城稳增长、促投资提供坚强支撑,进一步促进空港新城高质量发展。

 

【金融创新】

8月10日,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管局向厦门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颁发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该公司也成为厦门自贸片区首家开展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服务的企业。厦门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为厦门农商银行发起、国企参股的混合所有制金融租赁公司,且是唯一一家总部位于福建自贸区的金融租赁公司,是医疗行业与金融行业的有效结合点,具有产业和金融双重特征,能有效解决厦门市大型医疗器械更新的资金难题,对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投资、拉动消费等具有重要作用。此次颁发的许可证,是在国家鼓励建设医疗大健康集群的背景下,依托“金融+医疗”的社会服务属性,体现“租赁”助力发展的优势。

 

【法治改革】

8月18日,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东北亚国际仲裁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届东北亚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峰会”在海创(大连)科技交流中心举行,标志着东北首个国家级仲裁委员会落地大连自贸片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是1958年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我国唯一一家以解决海事海商、交通物流争议为特色,全国性、国际化海事商事仲裁机构,代表了我国海事仲裁行业的最高水平。中国海仲东北亚国际仲裁中心正式设立,标志着东北首个国家级仲裁机构在片区落地,这是大连自贸片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最新实践,是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力举措,对大连自贸片区乃至辽宁、东北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建设面向东北亚和RCEP区域开放合作战略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2)资料数据

8月1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介绍,截至目前,广东省累计在全省复制推广了203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了245个制度创新案例,并评选了广东自贸试验区2021年15个最佳制度创新案例。2021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跨境金融、航运等四个指数分别较2020年增长9.2%、10.38%、8.79%和22.4%。2021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1375.99亿元,增长6.5%,累计引进8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49个项目。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近4000亿元,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超过2000亿元,增幅达到24.9%,远远超过全省2.8%的平均增速。

 

(3)专家观点

8月12日,南方日报刊登我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理论文章:“以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文章指出,高质量落实好《南沙方案》,是南沙最重要的使命和担当。当前,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成为社会普遍共识,青年在推动城市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将更加凸显。南沙要通过打造青年科技创新的“梦想家园”、青年创新创业的“平台载体”、青年面向世界的“开放之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南沙的“青春活力”。文章提出,打造青年科技创新的“梦想家园”,南沙要做好三方面关键工作:一是,用好用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围绕港科大(广州),建设国际化科学技术孵化中心、创新创业产业园和孵化器等载体,构建起“生态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环港科大科技创新产业带。二是,打通港澳科技要素跨境流动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沟通协调作用,建立与港澳之间“软联通”机制,促进“双向交流”与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建设香港科技园广州南沙孵化基地、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载体,成为对接港澳科技创新资源的“集线器(HUB)”,吸引港澳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三是,与港澳特区政府、企业联合设立粤港澳高科技产业园。粤港产业合作从“前店后厂”到大疆、商汤科技等知名企业的发展,已显示了“香港研发、湾区转化”这一合作模式的优势。南沙可与港澳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和海洋产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等模式,与港澳特区政府采取联合出资设立粤港澳高科技产业园,配套《南沙方案》给予的15%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实现香港“再工业化”和澳门产业多元化。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港口资讯】

法国里尔港(Ports de Lille)公布了2021年度财政“创纪录”报告,并于6月21日组织了一次多式联运主题的会议。此次会议在一个物流仓库举行,汇集了一百多名参与者。里尔港负责人Alain Lefebvre表示,多式联运出现了新变化。事实上,支持大规模运输,使得司机数量日益短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会议以两场圆桌会谈形式进行。第一场会议的参与者为发货商,他们充分讨论了促使他们加强多式联运的原因。第二场会议则汇聚了多式联运、内河运输和铁路的运营商,他们表明了对提供多式联运服务的企业的看法,并阐述了各自所负责模块事务的发展变化。里尔港多式联运已经初具成效。2021年度财政报告显示,里尔港所有交通运输记录均被打破。在一年的时间里,铁路运输量从40万吨增加到57.6万吨,同比增长44%,而河流运输量增加了30万吨,达到230万吨。具体来说,铁路的吨位增加是由于列车装载物增多。Alain Lefebvre 补充道,由于运输量达到饱和,里尔港决定从2022年9月起将业务拓展至周六。这将使里尔港的产能增加10%,铁路运输的增长量可以达到上半年同等水平。(资料来源:法国新闻-运输-物流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