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刊物期数|2022年第10期(总第21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请订阅单位和读者注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10月10日,广东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服务局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签署商事登记跨境通办合作纪要,共同推动实施商事登记跨境通办机制。本次签署合作纪要,双方将进一步完善跨境通办机制,根据合作内容,双方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区分别设置服务联系点,就地为当地投资者提供商事(业)登记办理服务,无论是澳门投资者办理合作区商事登记,还是内地投资者办理澳门商业登记,均可就地高效完成,确保澳门和内地投资者足不出境(澳)完成商事(业)登记、投资兴业,实现“一地两注、跨境通办”。其中,合作区设置在澳门的办事处,可为澳门投资者办理在合作区的商事登记、咨询、收件、送审、发照等全套系列服务(含线上线下),并可直接办理合作区商事登记各类业务;在合作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的服务点,引入内地与港澳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的协作服务,为内地投资者办理澳门商业登记提供咨询、先导服务,并对接联营律所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
【贸易便利化】
10月13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口危险品信息备案系统”正式上线。新上线的备案系统在企业类型上更兼容、产品备案上更便捷、备案内容更精简。系统可供各类企业使用,无论是危险品物流企业、生产企业还是报关企业都可以运用此系统进行备案。系统支持以物料号为索引进行备案,无缝对接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及产品管理要求,便于企业使用和后续管理。备案内容更精简。对于企业和产品信息,只需进行一次备案,后续每次进口都可直接引用,大大减少企业上传信息量,增加系统使用好感度。
【投资自由化】
10月20日,浙江省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与浙江佰欧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3.5亿元的佰欧克生物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式落户临空板块。佰欧克生物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将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生物科技实验室、生物原材料提取、皮肤生物医药(械二、械三)及生物护肤品产品生产线。依托航空枢纽的优势,临空板块积极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杭州生物科技谷已集聚世界500强赛默飞、健新原力、冠科美博、药源新地、美迪西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30余家。今年以来,临空板块以项目、资源和政策三张清单为抓手,高效整合现有各类资产资源,为优质项目招引提供全方位保驾护航;在坚持“管家式”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做优做活“金牌店小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金融创新】
10月24日,海南省财政厅发布公告称,海南省计划于2022年10月择机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并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期限为2/3/5年期。本次是海南省首次在境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是中国地方政府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蓝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本次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期限为2/3/5年期。其中,2年期为蓝色债券,3年期和5年期为可持续发展债券,募集资金将投向海洋经济及海洋保护项目、绿色环保项目、医疗及住房等民生保障项目,进一步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法治改革】
10月8日,陕西省西安仲裁委员会入驻西安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西安仲裁委员会入区后将为陕西自贸区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目前,“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全域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以国际商事法庭项目大楼、西安仲裁委所在的国际仲裁中心项目大楼等区域为主的4个法律服务聚集区,“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要素体系初步建成。西安仲裁委员会入驻国际港务区后,将会为辖区企业及时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为持续优化国际港务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西安仲裁委员会的入区将对示范区完善全生态链的‘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西安国际仲裁中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资料数据
10月12日,从《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评估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挂牌以来,累计形成189项省级以上创新成果,数量位居同批次前列,其中1项被评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4项获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广,17项改革试点经验获国家相关部委认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据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挂牌以来,扎实推进各项试点任务,已达成《总体方案》基本要求。根据各省最新公开数据,当前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仍快于同批次平均值4个百分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量位居前列。3年来累计形成189项省级以上创新成果,数量位居同批次前列。
(3)专家观点
9月29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理论文章:“在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文章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认为高质量发展有两个关键。一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首先是国内市场的畅通无阻。技术创新的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也首先是由国内市场产生的。所以,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全球疫情暴发的背景下,必须具备大局观、全局意识,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方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本质上仍是为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建设更高形态的发展模式。更高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更加开放的经济生态系统,是生产要素可以自我内部循环与内外部生产要素可以便捷流动互通有无之间的更高水平的平衡。这样的平衡可以保证经济体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又可以与更大范围的经济生态系统保持协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到达这样一种状态。因而,我国在经历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济发展阶段后,必然要求内外贸逐渐走向融合。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功能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港口资讯】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秘书处正式启动“指导性贸易倡议”,促进几个国家以优惠价格进行贸易。2022年10月8日加入该倡议的首批成员有七个国家:加纳、喀麦隆、卢旺达、肯尼亚、毛里求斯、埃及和坦桑尼亚。突尼斯随后也立即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根据非洲自由贸易区秘书处的资料,他们已经对96种产品起草了原产地规则,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关税优惠实现自由贸易。涉及的产品来自不同产业,如瓷砖、茶叶、咖啡、加工肉制品、玉米淀粉、糖、面食、葡萄糖浆、干果和剑麻纤维等。这一倡议旨在将这些相关国家之间从事进出口的公司和产品聚集起来。根据非洲经济委员会(ECA),通过取消进口关税,非洲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可以使非洲内部贸易增加50%以上,如果减少保护主义措施,则可以增加一倍。在签署该倡议前几个小时,喀麦隆宣布其海关当局已于10月6日为其运往加纳的产品签发了第一份AfCFTA原产地证书。喀麦隆将出口到加纳的这批货物包括干红花,干菠萝和姜茶。这些产品被喀麦隆归入“B类”,称为敏感产品(本地生产)。这类产品包括408种产品,该国将在13年内实现自由化,并有五年的延期执行期。据“投资喀麦隆”(Investir au Cameroun)网站计算,另一类“A类”产品将在十年内实现自由流通,以逐步达到零关税。“A类“包含将被迅速放开的产品(进口和非本地生产)。它由90.01%的税目组成,即5255种产品。这组产品将采用所谓的线性方法进行拆解,为期十年,最终实现零关税。仍有175种产品暂时被排除在自由流通之外,如小麦粉、粗棕榈油、糖、肥皂和沐浴露等。到目前为止,在54个非洲国家中,只有厄立特里亚还没有签署建立非洲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据自贸区秘书处计算,88%的原产地规则已经趋同;在这88%的原产地规则中,同一贸易规则将指导交易。大约5000种产品将在这个框架下根据不同的规则,按地区或按国家进行交易。(资料来源:Le Magazine del’Afrique(非洲杂志)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