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8日
刊物期数|2022年第12期(总第23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发出,请订阅单位和读者注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12月13日,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在海南省海口市正式揭牌成立。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融合了海南省政府电子政务办、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中心、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相关职责,负责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一体四面”建设,突出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数字化改革的示范引领,强化协调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支撑,强化构建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体系,强化建立营商环境问题处理跟踪督办机制等6个方面工作,力争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让海南营商环境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金饭碗”。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设计从细从实地制作“施工图”和“路线图”,把营商环境的美好“愿景”变成美丽“实景”。
【贸易便利化】
12月14日,据福建自贸试验区官网信息,福建省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码头实现闸口设备交接单无纸化操作。在该操作模式下,集装箱车辆进出闸效率和闸口集疏运能力大幅提升。一是过闸效率提高,运箱车辆从进入通道到抬杆放行全程不到25秒,相比之前平均1.5分钟的通行时间,整整缩短了72%。二是过闸的精度更高,先进智能识别技术能够精准地识别车牌、车重等信息,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的风险,显著提高进出闸数据的准确性。三是该模式每年可节省至少75万张的A4纸,大大节约了拖车公司纸质单证交接的时间、管理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环保的服务。四是大大降低拖车司机在闸口下车递单的安全风险,有效避免了疫情期间人员直接接触,为建设“无疫港区”再添一重护盾。
【投资自由化】
12月22日,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分别与吉利汽车集团签署了高端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升级系列项目落地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加快向新能源转型升级,共同导入多品牌、多品类新能源车型,合力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之城,共建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新项目落地,政企双方以此开启新一轮的战略深化合作,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汽车制造业高速发展,助力全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据悉,此次合作,将通过导入多品牌、多品类新能源车型,助力宁波的产业布局加速向新能源转型,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朝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再迈进。
【金融创新】
12月23日,据江苏苏州自贸片区官网信息,汇丰银行苏州分行为某知名跨国公司落地首笔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项下的资金对外划出业务,用于满足其境外成员企业的经营需要,为拓宽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增强全球资金流动性管理、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提供了新方案。前期,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会同苏州市外汇管理部门积极对上争取,获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在苏州自贸片区开展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试点,在全国版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将跨境资金流动限额提高至全国版的2倍,并简化业务办理流程,进一步提升企业资金跨境归集和调拨的便利性。此次成功落地的自贸区版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项下的资金对外划出业务由汇丰银行苏州分行专门为企业设计资金池业务方案,协助境内企业办理申请工作,开立人民币资金池专户,建立境内外人民币账户划扫机制,同时由海外汇丰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账户服务,调出资金共计6700万元。
【法治改革】
12月17日,金杜(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在广东省横琴国际金融中心举行开幕仪式。该联营所是由金杜律师事务所和澳门卢忠诚律师事务所共同成立的跨法域执业律师事务所,拥有精通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萄牙语、法语、西班牙语的高素质资深本地化团队,其中澳门执业律师现占比达18%。该所主要开展投资并购、金融证券、争议解决、财富管理、贸易管制与合规、知识产权等业务。自2022年1月注册成立以来,通过联营双方各自派驻内地、澳门执业律师等方式,该联营所已具备目前阶段开展相关业务所需的必要资质和业务人员,可以提供中国内地与澳门一站式法律服务,并借助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中心无缝衔接国际多法域的能力,服务国际化客户需求。截至目前,合作区已聚集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组织近30家,其中联营律师事务所已达到5家。合作区拥有律师事务所和境外代表机构21家、执业律师271名,合作区挂牌成立以来分别增长了63.1%、14.3%。
(2)资料数据
12月21日,据重庆自贸试验区官网信息,涪陵综保区跨境电商迎来“井喷式”增长,同比增长403.5%。涪陵综保区作为目前涪陵唯一一家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自2019年12月27日正式封关运营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奋力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跨境电商贸易规模、业务模式、平台建设、基础配套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突破。截至目前,7个跨境电商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其中3个项目顺利运行。据企业申报统计,涪陵综保区全年预计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9361万元,同比增长403.5%,跨境电商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当前,涪陵综保区正以加速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为抓手,内培外引优质电商产业项目,推动综保区跨境电商驶入“快车道”。
(3)专家观点
11月30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在第三届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高层论坛“RCEP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合作与辽宁自贸区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性质与提升战略”主题演讲。本次论坛由辽宁省社科联、辽宁大学、辽宁省RCEP智库、沈阳市社科联联合主办,辽宁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辽宁大学区域国别经济研究院承办,邀请了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学界精英围绕自贸区制度创新、东北亚区域合作等热点话题建言献策。在演讲中,符正平教授指出,根据今年7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本年度全国54个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的总体得分平均值为76.70分,相比去年(75.84分)仍在进步。就如何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符院长指出要回归自贸试验区的初心,并提出几点建议:一要对标全球高水平、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进一步深化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二要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主业,重点围绕探索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要提升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产业聚集、产业集群形成;四要对标国内外最佳实践经验,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新突破;五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六要鼓励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推进自贸试验区从增加市场主体数量到提升质量上转变,促进自贸试验区在实质性业务运作上进行转型。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经贸合作】
印度尼西亚与韩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即将生效。两国于2019年完成了韩国-印度尼西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Korea‑Indonesi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以下简称CEPA)的谈判。该协议于2022年8月在印度尼西亚议会获得批准,将为印度尼西亚的渔业和农业领域提供助力,并推动韩国的工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CEPA是一项降低贸易关税、扩大双边市场准入的贸易协定。该协议将免除印度尼西亚对韩国95.5%的出口产品的关税,和韩国对印尼93%的出口产品的关税。与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ASEAN-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相比,CEPA的关税减免幅度显著增加。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是韩国与整个东盟集团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印度尼西亚是其中的成员。东盟-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对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出口关税分别减免了90.2%和80.1%。在市场准入方面,根据CEPA,印尼对韩国的渔业和农产品出口优势将增大。另一方面,韩国将能够更容易地向印尼出口工业和汽车产品,也将享受更宽松的投资准入环境和获得更多的保护。例如,韩国出口的许多钢铁产品,包括以钢铁为原料的汽车零部件,将从取消关税中受益,这些产品以前的税率为5-15%,其中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将取消5%的关税。印尼出口的各种渔业、食品和农产品将取消关税,如鱼类、部分农产品和啤酒。然而,虽然印尼将放宽渔业、食品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但许多主要农产品都不在关税减免的清单内。自CEPA谈判开始以来,印尼和韩国的关系稳步密切。印度尼西亚现在是韩国在东盟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FDI)目的地,仅次于越南。2021年,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之间的贸易增长了39%,达到192.8亿美元。印度尼西亚对韩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煤炭、铜、橡胶、胶合板和锡等原材料。韩国对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合成橡胶、扁钢制品、电路和纱线等工业产品。相较于该国的制造业潜力,生态系统仍未得到充分发展,而这将改善这些制造业的生态系统。(资料来源:ASEAN BRIEFING官方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