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4月28日
刊物期数|2023年第4期(总第27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敬请订阅单位和读者留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4月1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自贸试验区签署政务服务“自贸通办”试点框架协议,京冀政务服务“自贸通办”窗口上线运行,近3500项北京和通州政务服务事项在河北自贸试验区实现跨区域无差别办理。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以政务服务“自贸通办”试点框架协议签约为契机,与河北自贸办一起加强各领域合作,依托副中心政务服务“云窗口”,探索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将更多与企业群众办事密切相关、应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依法有序推进政务数据互通共享。同时,这也将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审批时限,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两地无差别的政务服务体验。
贸易便利化
4月20日,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招商推介会在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举行。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商务委分别为跨贸中心授予“‘重庆造’出口基地”“重庆跨境电商示范区”两块金色牌匾。据介绍,“‘重庆造’出口基地”是目前重庆唯一一个赋能“重庆造”产品出海发展的基地。该基地将全面整合两路果园港综保区现有企业资源,汇集一般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业态要素主体,发挥外向型经济孵化引擎和业务生态平台作用,全面联动市级部门、链接各区县生产制造资源,打造以综保区为枢纽,服务全市出口制造企业的出海窗口和业务基地。
投资自由化
4月18日,云南地标运营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成功注册“云里厢”等商标,这是该片区成功受理的首单商标网上注册申请,这意味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昆明自贸区受理窗口正式启动运营。这个窗口不但可以方便周边各类经营主体就近办业务,也能有效提升片区乃至全市商标申请注册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加码。据了解,与其他新获批设立的商标业务窗口有所不同的是,昆明自贸区受理窗口可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受理,商标变更、转让、续展等后续业务申请受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受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代发相关纸质商标注册证,商标受理相关业务咨询,商标局交办其他业务等委托事项,以及办理专利快审等知识产权相关业务。
金融创新
3月30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金融小镇服务站揭牌,将依法依规为机构提供一站式入驻服务、圈层服务、会员服务和定制服务。据了解,这是安徽首个私募股权投资专业服务站。金融小镇服务站依托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RCEP企业创新服务中心设立,将聚焦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需求提供私募基金一站式入驻服务,以及QFLP注册全程代办服务,并将对接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市投资基金协会等资源,承办私募业务培训、项目融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同时,金融小镇服务站的设立将深度融入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试验区贡献一批金融创新举措和创新案例。
法治改革
4月20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国际仲裁院揭牌仪式在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举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国际仲裁院的成立,为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体系、创新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带来新机遇。济南片区国际仲裁院将依托片区独特区位、人才、市场等优势,在片区内宣传推广仲裁制度、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路径,完善知识产权仲裁与调解工作衔接机制,拓展科创金融、投资、涉外等领域新型业务,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纠纷“评调裁一体化”研究,打造集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公证赋能、线上开庭、纠纷调解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涉外商事综合法律服务平台,助力济南片区打造国际化、专业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2)资料数据
4月20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0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吸收外资实现了‘开门稳’。”新设外资企业较快增长,1至3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25.5%。引资质量持续提升。1至3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5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同比分别增长55.7%、50.3%、24.6%和20.2%。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大幅增长。1至3月,法国、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35.5%和60.8%。此外,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韩国对华投资也同比分别增长680.3%、179.7%、47.7%、47.4%和36.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7.8%。外资大项目加快落地。1至3月,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到外资2232.8亿元人民币,增长10.4%。
(3)专家观点
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报道我院副院长史欣向观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伟大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新时代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和担当可以表述为“四个新”,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路径、“一国两制”的新实践、打造全球经济的新增长极。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表现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球新经济发展策源地;推进规则对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构筑“一带一路”建设支撑,增强联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增进湾区民生福祉,建设“人民至上”的生态湾区。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热点事件
汉堡港物流公司(Hamburger Hafen und Logistik AG,以下简称 HHLA)旗下负责铁路运营的子公司Metrans正逐步追加投资,扩大运营网络,尤其是在东南欧地区。2023年3月,Metrans通过收购克罗地亚Adria铁路公司51%的股份、入股另一个在匈牙利的铁路站点,正逐步增加其内陆站点的数量。Adria铁路公司提供从亚得里亚海地区(亚得里亚海位于意大利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到中欧和东南欧的铁路运输服务,还拥有位于塞尔维亚Indija的内陆站点,该站点靠近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Metrans入股Adria铁路公司后将在此整合东南欧的铁路运输服务。Metrans的首席执行官Peter Kiss指出,“东南欧国家正在蓬勃发展,对物流提出了新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铁路建设来确立气候友好型的运输模式,有效整合全欧洲的物流和枢纽站点。我们期待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许多集装箱已经通过铁路实现了零碳运输。” Metrans的欧洲网络目前在北海、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延伸,还提供以汉堡、不来梅港和Koper(斯洛文尼亚港口城市)为起点的所有运输服务,并提供HHLA Pure气候友好服务。通过投资现代化的电力机车,使用绿色电力和在内陆铁路站点使用新的电动起重机,Metrans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气候保护,并协助HHLA集团在2040年前实现气候友好的生产目标。2022年就有近一百万个标准集装箱实现了零碳运输。(资料来源:汉堡港官方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