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7月3日至7日,我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一行8人先后赴天津、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实地调研考察。
1、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机场片区
7月3日,研究团队首站来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进行调研,探寻机场片区自贸创新下的发展新动能。机场片区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深耕保税维修领域,推进金融创新工作的相关情况。在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实地调研,研究团队认真察看展馆陈列实物,详细了解海鸥手表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攻克国际制表顶尖技术的历程。李胜兰副院长勉励企业大力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创新研发和技术改造,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开拓销售渠道,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把令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越擦越亮。
东疆片区
7月4日上午,李胜兰副院长带领研究团队赴东疆产业与创新发展展示中心实地参观调研,全面了解保税区布局、产业创新及经济发展情况,见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东疆模式”,做大做强融资租赁、数字货运、港口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成效。
接着,研究团队与东疆管委会相关部门座谈研讨,东疆片区自贸工作局负责同志介绍东疆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八年来积极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李胜兰副院长对自贸赋能东疆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表示充分肯定,鼓励东疆片区未来进一步对岸线、码头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政策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创新力度。
7月4日下午,调研组前往滨海新区城市会客厅参观,并与天津市直部门及各片区管委会负责同志交流座谈。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薛路希主持会议。会上,天津市发改委等市、区级部门分别向研究团队介绍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双方就下一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
中心商务片区
7月5日上午,调研组赴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调研,实地参观基金小镇,近距离感受中心商务片区探索形成的“自贸区+经开区”叠加发展模式。随后,研究团队一行与经开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交流。据悉,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业务的主要片区,中心商务片区目前已登记市场主体数量超过2.7万家,累计聚集金融、类金融机构超过3000家,资金管理规模超3.5万亿元。成立8年来,累计办理境外投资超40亿美元,吸引外资超100亿美元,成为全国排名前列的跨境投融资聚集区。
座谈交流
7月5日下午,研究团队前往滨海高新区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实地调研。据了解,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是首批市政府批复设立的五家海河实验室之一,是生命领域的天津版“国之重器”,也是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李胜兰副院长表示此次天津之行让研究团队实地感受到天津与生俱来的开放气质和创新血脉,正是自贸试验区的实践探索让天津开放的气质更加彰显,让创新的基因充分迸发。天津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立足各自优势,明晰发展定位、培育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打造了“天津样板”,交出八年结出581项制度创新硕果的满意答卷,期待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能够继续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推进制度型开放,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出一批国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7月6日上午,李胜兰副院长带领研究团队一行到北京自贸试验区调研,与北京市商务局、北京海关、北京市金融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上,双方就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度创新主要做法与重点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进行深入交流。
7月6日下午,研究团队调研考察北京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建设情况,深入调研区内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和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现状,先后到访北京中德产业园、天竺综合保税区、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据悉,北京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地域面积达28.5平方公里,形成了“空港特色突出、高端产业集聚、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区域特点。李胜兰副院长对顺义组团立足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三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产业韧性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7月7日上午,调研组在北京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实地调研,到访北京自贸创新服务中心,实地参观临空区综合规划馆,并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李胜兰副院长指出,临空经济区作为“两区”政策的重要承载地,要用好制度叠加红利,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强化统筹协调,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入驻和国际高端要素集聚。
我院徐世长助理教授、黄抒田副研究员、刘金玲博士后、刘颖妮科研助理等参与上述调研。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