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6月29日
刊物期数|2023年第6期(总第29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敬请订阅单位和读者留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6月25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行政审批局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创新。以数字智能化手段,积极探索解决企业设立与银行账户开户“两头跑”问题,联合银行实行“信息共享互认、一键智能推送”,打通了企业开户最后“一公里”。主要做法有3个方面:一是政银跨界衔接,开户一站办理;在大连自贸片区行政服务“法人空间”设立“银行直达”板块,与银行数据端口对接,将合作银行全市所有网点信息纳入其中,企业可通过“法人空间”选择合作银行市内任一网点,企业相关信息即可直接推送至银行系统,银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申请,及时处理反馈,提升企业开户审批效率。二是合作银行为企业配备了专属客户经理,即时处理企业申请业务;三是企业灵活预约,账户随时激活。对于信用优质企业,可采用“先开户、后核实”的便捷服务,为企业提供优先办理,根据补充核实结果动态调整账户可用功能。
贸易便利化
6月16日,随着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岸桥的桥吊缓缓落下,一个装有重约28.5吨绵羊腿骨的集装箱稳稳装卸在企业车辆上。在天津新港海关的监管下,该批货物通过“船边直提”模式,直接运往天津口岸首家具备运营条件的保税冷库——天津港强集团公用型冻品保税仓库进行保税仓储,这也是天津首票在特殊监管区外采用“保税+直提”模式通关的进口冻品。公用型保税仓库是由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或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场所。冻品货物入库存储期间,企业可以暂缓缴纳相应税款,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更好满足货物中转和储存的需要,提高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天津海关结合冻品贸易方式,创新监管通关模式,通过叠加提前申报、船边直提、保税仓储等优势政策,创新冻品“保税+直提”改革举措,推动冻品贸易提档升级。
投资自由化
6月21日,在重庆市万州区签约渝东北首个“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项目。项目将汇聚百余个国际大牌护肤及彩妆品牌,拥有超4000件商品动态上新。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首年进出口额达到3000万元,3年内总营收超20000万元。“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快速配送新零售模式有三大亮点:一是拓展消费场景;依托重庆市综合保税区开放平台和政策功能优势,通过保税出区展示,满足消费者对进口商品“可见、可触”的需求,创造了更高品质、多元化的消费空间。二是创新消费模式;通过“现场扫码,线上下单”,从消费者下单到海关放行,最快仅需3分钟,大幅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三是集聚消费业态。支持在固定经营场地内同时开展多种商业业态,包括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以及进口完税商品销售等模式共同经营,极大丰富了消费业态,激发市场活力。
金融创新
6月14日,福建厦门首家“航运金融中心”在厦门自贸片区正式揭牌。该中心设于中国银行厦门自贸试验区分行内,是厦门首家面向航运企业的专属金融服务机构,将为厦门航运企业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厦门市加快推进航运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此举旨在提高航运金融服务水平与港口航运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强做大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同时,厦门还同步出台了《厦门市加快航运金融发展若干措施》,制定了加大新增船舶运力金融支持力度等11条具体措施。《行动方案》明确了“航运金融规模不断扩大”“航运金融质量不断提升”“航运金融要素不断集聚”三大目标。《行动方案》围绕加大航运融资支撑力度、提高航运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航运结算业务水平、提升航运金融数智化程度、优化航运金融发展生态等五项任务,提出畅通银行信贷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资金结算业务、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与研发等14条具体内容。
法治改革
6月15日,中国贸促会浙江自贸试验区(海事商事)调解中心在舟山揭牌。据悉,这是中国贸促会首个自贸试验区(海事商事)调解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据了解,海商事调解作为解决国际经贸争端的重要途径,是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中基础性的配套服务,在处理国际商事纠纷、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舟山自贸片区海事商事调解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海商事调解案6件,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受理海事仲裁案2件,涉案金额近1500万元。
(2)资料数据
蚌埠自贸片区
6月25日,安徽蚌埠前5个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93亿元,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2.4%,高出安徽省进出口增速6.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亿元,同比增长36.9%,高出安徽省出口增速16.9个百分点。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前5个月进出口34亿元,同比增长21.7%,占蚌埠市外贸的36.5%。其中,出口17.9亿元,同比增长170.3%,出口增速高出蚌埠市外贸出口增速133.5个百分点。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0.4亿元,同比增长25.5%,拉动同期蚌埠市外贸增长14.9个百分点,拉动贡献率达120.2%。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5.8亿元,同比增长15.8%;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7亿元,同比增长19.3%。
(3)专家观点
6月7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八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21世纪经济报道邀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对重点内容进行专业解读。他表示:“经过8年的发展,广东自贸试验区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制度创新方面,必须由拼数量转向拼质量。广东自贸试验区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重视制度创新质量,开展制度集成创新,解决改革创新中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史欣向看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排头兵、前沿阵地,很多与港澳对接、与国际对接的体制机制问题都是首先在自贸试验区内突破,然后再向大湾区其他城市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对大湾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经贸合作
埃及的著名港口城市之一达米埃塔(Damietta)市政府、埃及投资和自由区总局(the General Authority for Investment and Free Zones)和意大利Finastra财团签署了三方谅解备忘录,旨在建立达米埃塔该省第一个、埃及第十个由私营部门开发的公共自由区。根据备忘录,达米埃塔将在国际沿海公路上划拨一块面积约765,270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建设公共自由区。而专门从事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Finastra和埃及将联合承担开发商的角色,并在后续开展维护工作,同时推广和营销自由区的项目,以吸引来自意大利和海外其他地区的投资。按照投资法规定,该公共自由区的管理和运营将由埃及投资局负责(General Investment Authority)。埃及投资和自由区总局执行主席Hossam Heiba强调,总局将尽最大努力加快发放许可证和批准文件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与咨询公司签订合同,到与建设工业和行政单位协调,最后到管理自由区并正式面向国外市场的各个阶段。另外,总局还将向意大利方面提供所有必要的数据、信息和行业研究,以帮助意方有针对性研究在埃及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达米埃塔市市长Manal Awad表示,签署备忘录的同时,达米埃塔市也将制定一项发展计划,为自由区接收投资项目做好充分准备。Finastra财团对自由区的未来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自由区将分割成220个小单元,用于制造业、仓储以及承担行政功能,但单元之间可以灵活进行合并。该自由区还将与埃及港口和国际沿海公路相连通。财团的创始人将利用他们在地中海各地的关系和资源,吸引巨额资本到自由区。财团明年还将在意大利组织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公众对自由区的投资兴趣。埃及目前在亚历山大(Alexandria)、开罗(Cairo)、塞得港(Port Said)、苏伊士(Suez)、伊斯梅利亚(Ismailia)、达米埃塔、希宾库姆(Shebin El-Koum)和刻夫特(Qeft)等城市拥有九个公共自由贸易区,此外还有位于十月六日城(6th of October City)的媒体自由区。(资料来源:埃及日报,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