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发布】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之一:贸易便利化

报告摘要

7月20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本次制度创新指数之贸易便利化亮点如下:

  • 从贸易便利化指数计算结果来看,前三甲是海(浦东)、广东南沙、广东前海片区。

  • 在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贸试验区中,四川成都、浙江舟山、辽宁大连、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分别进入前五位。

  • 在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山东青岛、江苏苏州、山东烟台、云南昆明、江苏南京位居前五位。

  • 第六批自贸试验区队伍中,上海(临港)、浙江宁波、北京、浙江杭州、湖南长沙分列第一至五位。

 

完整排名情况见下图:

(点击图片看大图)

 

 

报告解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总体而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各自贸片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通过持续地推出各领域的便利化措施,促进货物、人、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为货物贸易的转型升级、服务贸易及其他贸易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具体而言:

一是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及重点领域,由点到面形成贸易便利化的集成创新。比如北京自贸试验区依托特殊监管优势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从提升通关效率,到监管模式创新,再到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多级联动共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厦门自贸片区针对锂电池产品,理顺海关、港口企业、航商需求推出的冷藏危险品集装箱“出口直装”模式;天津自贸试验区围绕冷链产业的加工、交易和供应链三个环节进行了制度创新,分别推动了加工贸易模式创新、冻品保税展示交易创新以及可信仓单质押融资试点。

二是依托综合保税区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比如,深圳的盐田综保区凭借综保区保税维修模式进行一体化申报入区,落地了首单跨境电商退运保税维修货物。宜昌综保区加快完善国际物流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国际商贸中心等配套设施,跨境电商公共保税仓开始运营。成都创新推出区域外发保税维修监管模式,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全球维修业务,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是锚定“双碳”目标,加快对接国际低碳贸易规则。比如前海妈湾智慧港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南京自贸片区的“碳擎——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能系统”,推出出口纺织品碳中和标识服务模式;昆明开出全国首张“绿色用电凭证”助力双碳经济,为云南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自贸方案;厦门打造智慧零碳综合保税区,来服务贸易的新发展。

 

更多详细解读欢迎订阅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

 

 

联系人:欧阳老师

电话:020-84111721
传真:020-84111722
电子邮箱:iftzr@mail.sysu.edu.cn

 

 

 

撰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课题组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

 

作者: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