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7月29日
刊物期数|2023年第7期(总第30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敬请订阅单位和读者留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7月19日,东北地区首个国际人才服务综合体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国际人才港暨RCEP·大连自贸片区国际人才港和大连自贸片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国际人才港以“佳体验、高效率、优服务”为目标,通过整合大连市、金普新区及大连自贸片区相关部门和机构职能,为国际人才提供创业就业、居留旅行、法律援助、语言文化、社会融入等一站式服务。大连自贸片区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采用“多单位联动、多内容融合”运行模式,集成公安、出入境、科技、教育、卫生、民政、文旅、税务、社保、医保、公证和法律服务等近20个机构的外籍人员服务事项60余项,确保金普新区外籍人员“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还可为外籍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并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工作许可、出入境“并联办理,同窗发证”,外籍人员只需跑一次就可同时办理就业证和居留许可。
贸易便利化
7月12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泸州综保区首批500吨进口澳大利亚小麦成功申报入区,全面打通了进口粮食从检验检疫到入区通关的全流程环节。该票货物通过江海联运达到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经检验检疫后入区,将在综保区内加工成饲料后内销到国内,标志着泸州综保区“区港联动”发展完成了粮食贸易向深加工的转变。该票货物由四川信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申报进口。该公司在泸州综保区内投资建设年产150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项目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低成本优势,以及综保区免配额管理、选择性征收关税等特殊政策优势,进口中亚、东欧、美洲等地小麦、玉米,在综保区内加工成饲料后,销售至西南地区养殖市场。
投资自由化
7月6日,浙江省舟山“一条鱼”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推介和品牌提升活动顺利举行,总投资近18亿元的舟山“一条鱼”全产业链十大项目完成签约。这为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做强现代渔业,推动“一条鱼”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新的动能。这次签约的十大项目涵盖水产品供应链运营、海上运输能力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水产品预制菜等领域。具体为远洋渔业产业战略合作项目、重庆双福市场数字化运营服务合作项目、明珠浔味预制菜项目、铭恩国际海上运输能力提升项目、新诺佳深海鱼油项目、深圳荣恒现代海洋智造产业基地项目、兴业公司水产品加工项目等。其中由大连海洋牧场集团公司、六横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联合打造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生态渔旅综合体项目备受业内关注。
金融创新
7月19日,蚂蚁洋货(香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NRA账户(指境外主体在境内银行设立的账户体系)接收首笔人民币国际信用证和国际信用证项下融资,标志着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探索实现首单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进口信用证和NRA账户体系下国际信用证跨境结算及融资业务,实现了大宗商品跨境交易、离岸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该业务依托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自贸开投集团)旗下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香港子公司境外平台作用,通过自贸开投集团香港子公司在境内银行开立的NRA账户办理出口交单、收款等,利用NRA账户直接对外支付,大大提升了境内外资金结算效率。
法治改革
7月20日,随着“宁波地区博洋服饰零售会员活跃度分类数据”获得授权,宁波自贸片区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诞生。根据《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数据知识产权是指对经过一定算法加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予以“类权利化保护”,通过公共存证登记制度,解决困扰数据保护的证据、证明等问题。浙江是全国首批8个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之一,根据该试点,企业可以通过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申请,经过审查、公示等流程,若符合相关条件,即可获得证书。
(2)资料数据
广东南沙自贸片区
7月19日,广东省广州港南沙港区沙仔岛汽车作业区今年上半年外贸滚装汽车吞吐量达到92671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5.88%,同时规模也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广州港自2004年以来先后建设了新沙汽车泊位、南沙汽车码头、海嘉汽车码头、近洋汽车码头,形成了“东岸有新沙、西岸有南沙”的汽车滚装作业格局。目前,广州港拥有12个汽车滚装专用泊位和200万平方米的汽车堆场,年作业能力超过300万辆,一次性堆存能力超过8万辆。业务范围辐射大湾区及西南、中南等地区。
(3)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
7月20日,由中山大学和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广东省重点智库)、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协办的第一届夏季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暨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发布会在云南红河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升级东西部协作机制,高质量推进沿边开放合作”为主题,汇聚众多学术权威、政府智囊、专家学者和全国自贸试验区代表片区管理团队、企业家精英共计200余人,共同研讨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期间,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本年度,全国54个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指数总体得分平均值为78.03分,相较去年(76.70分)有明显提升。从排名来看,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位列三甲,上海(临港)、天津、北京、福建厦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重庆进入前十名。与去年相比,京津潜力逐渐显现,已成追赶超越之势。同时,江苏南京、浙江宁波、安徽合肥、湖南长沙等中心片区及河北雄安、广西钦州港、云南红河等特色片区也展现出自身特色。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热点事件
7月6日,世贸组织投资便利化议题举行大使级会议,联合协调员智利驻世贸组织大使博萨和韩国驻世贸组织副代表朴正城发布声明,宣布成功结束《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并散发协定文本。《投资便利化协定》是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旨在提升投资政策透明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该议题由部分发展中国家于2017年牵头发起,目前已有110多个世贸成员参与联署,成为当前世贸组织进展最快、参与成员最多的谈判议题之一。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近百名世贸成员代表参会。伊维拉总干事表示,投资便利化谈判向所有世贸成员开放,让所有成员都了解谈判内容以其如何受益,在很多方面都堪称典范。过去五年半的努力表明,当成员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设性、务实地合作时,他们就能够取得应有的成就。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大使李成钢表示,在世界经济遭遇新冠疫情等多重冲击、复苏缓慢背景下,世界需要协调一致的解决方案,以恢复对企业主导的投资增长,并增强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投资便利化促进发展是发展中成员发起的第一个部长联合声明倡议,并得到广大发达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这体现了世贸成员制定规则以改善全球投资环境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德国发展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投资便利化协定》一旦生效,可以为全球带来2500亿至1万亿美元的福利收益,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将是主要受益者。(资料来源:中国贸促会FTA服务网、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
自2021年度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正式发布《自贸区动态》,对全国自贸试验区(港)和国外自贸区(港)最新动态进行全方位跟踪和研究。
《自贸区动态》每月推出一期,是基于我院自建的全国领先的专业数据库——“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数据库”而形成的系列成果,是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之后的又一品牌成果。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