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进行跟踪报道。我院副研究员黄抒田受邀接受采访,解读自贸试验区十年发展成绩与亮点,并在央视新闻《东方时空》栏目播出。
报道节选如下:
就在本月,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十年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我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充足的新动力。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继经济特区、开发区、产业园区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改革创新平台。十年来,经过六次扩容,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基本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 黄抒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其重要作用是通过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和法治化建设等领域先行先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索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同时也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新样本。
自贸试验区:占地少 产出高 贡献大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数据显示,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225.2亿元,占全国的18.1%。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863.4亿元,同比增长53.2%。21个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的17.8% 。2023年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300亿元,同比增长8.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总额。更重要的是,十年来,这些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上探索出一大批新成果,并得以复制推广。
十年来,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生动示范。截至目前,21个自贸试验区十年来累计已有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得以复制推广,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 黄抒田:近年来,我们看到各地自贸试验区开始尝试差异化探索,比如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像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推出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纠纷的机制。还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它在去年推出了我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这些制度创新成果应该说,有效支撑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来源:央视新闻
链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9...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