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织召开“南沙打造对标自由贸易港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研究”课题专家研讨会

导语

       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携手推动广东海南相向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发展,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也是两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探索经验。

 


 

       3月6日上午,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南沙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南沙打造对标自由贸易港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专家研讨会在南沙召开。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慧琳,南沙开发区政研室、区委宣传部、人才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工信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政数局、港澳办、金融局、税务局、南沙海关、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参与会议。会议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致辞,广州市委市政府重视南沙的开发开放,要求南沙今年要取得五大方面的实质性突破,其中一个是“要推动政策落地和政策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大现有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实现政策叠加效应最大化。”他指出,此次课题便是政策研究储备之一,希望借助各方力量深入研讨,升华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成果。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代表研究院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南沙区政府各部门和专家队伍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研究院承担的重点课题,关注南沙高质量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我院组织了高水平的课题组团队全力推进。我院作为省级重点智库,长期聚焦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对服务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责无旁贷。对于南沙下一步的发展,他指出,一是要全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打造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对标高水平的对外经贸规则,推动体制机制全方位的创新突破;二是要全面提升产业水平,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或企业,推动南沙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结构的优化设计;三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实施制度创新;四是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和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随后,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黄抒田副研究员、彭曦副研究员相继汇报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现阶段取得的进展和主要成果。

 

       此次研讨会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和广东海丝研究院的知名专家参与研讨交流,围绕“南沙如何打造对标自由贸易港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建言献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认为,南沙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产业发展上应加强合作,从产业上看,南沙的“芯晨大海”产业定位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高新技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热带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具有合作的潜力。一是,以粤琼合作产业园(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为抓手开展园区合作;二是充分发挥南沙产品溯源中心优势,开展标准、溯源等领域的合作;三是寻求在第三方市场,比如东盟开展合作。

 

       南开大学英才教授、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李世杰从南沙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如何互鉴共促、形成联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四通三同”,“四通”指的是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航运连通和资金融通,“三同”指的是是产业协同、人才协同和创新协同。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产才融合”方面的联动机制,他提出要实施差异化的人才工作思路,多关注专业技能型人才,探索柔性引才与离岸人才,共建“人才飞地”新模式。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建议,南沙应从数字贸易、金融科技方面来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通过布局产业链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积累能够驱动产业创新的要素,响应市场需求,针对产业的每个环节发力,形成有上下游、真正有真金白银的产业体系。

 

       广东海丝研究院总监于有银指出,南沙自贸区建设即将迎来10周年,亟需在“二次创业”“再造一个新广州”中寻找高质量增长突破口。海南自贸港具有稳步发展的多维建设举措,短期内南沙难以逾越,因此目前在制度设计上,南沙应对标海南自贸港进行“多数看齐,少数突破”的政策安排,探索划定特定区域建设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区。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也发表了相关观点。他指出,中国的自由港建设既有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对接与新标准制定主动参与的需要,又有国内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与自身体制改革、国家战略需求联动的需要。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自由港建设必然带有中国特色,不是简单地复制国外的自由港发展与建设模式。而南沙可学习借鉴迪拜自由区(Free Zone)发展的成功经验,把自贸区政策和产业园模式双重叠加,以小功能区块的形式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如医疗、教育、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等特色产业。

 

       最后,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慧琳做了会议总结。与会专家和课题团队对南沙对标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了前瞻性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为推动南沙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政建议。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