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南沙举行。本次圆桌会议以“工商界高质量合作·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共聚湾区之心 共谋创新之路”为主题,吸引地市贸促会、研究院、协会以及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受邀参加,并围绕《南沙: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发表主题演讲。
在主题演讲环节,李善民理事长指出,《南沙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南沙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区位优势独特,拥有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省会城市的资源优势、大湾区几何中心交通优势以及互联畅通的枢纽港和物流网络优势。
南沙自贸片区自挂牌运行以来,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方面成效显著。根据“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南沙自贸片区综合排名全国第3,总分为90.42,充分展现了南沙创新驱动的强劲发展态势。近三年,南沙自贸片区的总体指数排名及各分项指数排名均位列前三,保持稳定水平。其中,投资自由化指数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自开发开放以来,南沙着力打造高效运作的政务服务、便利化的贸易环境、宽松自由的投资环境、极具吸引力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与面向国际的法律服务,持续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深耕细作。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调研,南沙民众对南沙高质量发展的满意度比较高,尤其在“制度创新发展”方面,南沙民众的获得感最为强烈。
李善民理事长表示,营商环境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具体包括政务服务、贸易环境、投资环境、财税金融政策以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回应经营主体的突出关切,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
对此,他建议,首先要推动特殊功能区管理与行政区管理适度分离,提高制度创新效能。其次是结合《广东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广州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南沙方案》,通过对南沙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分解现阶段优先发展的重点任务,建设好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国际经济交往合作平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国际青年创业平台、跨境法律合作平台和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等六大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最后是打造对标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方位推进南沙区的高质量发展。李善民理事长表示,南沙应探索选定限定区域试行封闭管理,探索部分货物进口免税政策与境外人员入区便利化机制;推进与港澳税制进一步衔接,促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同时在金融开放、数字领域、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和海南自贸港的多领域合作,推动大湾区城市群、广东—海南相向发展。
来源:南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