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珠三角的引领,也需要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在广东,省政府文件首次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文件,可以追溯到2017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珠海、汕头、湛江作为广东划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承载着未来城市经济突围的希望。
作为成员之一,湛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明了态度: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湛江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湛江面临哪些优势和挑战?以哪些重点产业为依托?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近日,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杂志《中国经济周刊》邀请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教授李胜兰对粤西高质量发展进行详细解读。
△《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8期
以下为相关报道内容摘编:
有效发挥湛江的五大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
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具备五大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科教文化资源优势。
湛江市位于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融粤港澳大湾区,南向海南自由贸易港,西接北部湾城市群,北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多项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拥有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齐备的综合运输体系;海洋资源、热带亚热带作物、矿产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李胜兰:
首先,省域副中心是指与省会城市有一定发展距离,但在产业发展上有优势,在区域经济辐射上有带动作用的城市。
省域副中心需要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与合作,促进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如人员交流、物资流通等;通过良好完善的市场机制、民生的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区域内城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城市提供先进的示范经验。
广东2023年GDP是13.57万亿元,占全国的1/10,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但是,广东的经济发展也有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2023年,珠三角9市GDP之和占广东省GDP的比重高达81.24%,贡献了超80%的广东GDP。显示珠三角地区非常发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整个广东省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广东省建设省域副中心,使命就是要优化全省的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一体化发展。
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帮助所在省份构建多极化发展的省域经济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整体城市群的竞争力,减轻中心城市的发展压力。
湛江的绿色石化产业是广东首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也是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该产业产值占全省GDP的14%以上。以绿色石化产业为例,未来如果湛江联合茂名、揭阳等城市,实现建设一体化基地,那么,对于广东构建沿海临港的重化产业带、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以及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带,将发挥重大作用。这是广东选择湛江作为副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依据。
产业转型和升级是重要抓手
中国经济周刊:
培育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和升级是湛江的一个重要抓手。
李胜兰:
在优势产业转型方面,湛江还有更多探索的空间。
农业、海洋产业对于湛江来说是独特的天然优势。举例说,湛江的海洋农业产品现在大部分是初级加工产品。未来,在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再比如,湛江可以在海洋产业基础上来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品等。
湛江第三产业发展还有不足。湛江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6∶38.3∶43.1,与广州、深圳这些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的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产业结构还没有达到高级化。所以,未来在扩大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方面,湛江还有很大的后发优势。今年2月,德国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一体化技术中心正式启用。该基地是中国重化工领域的首例外商独资项目。这个项目的引进和落地,折射了湛江的外资吸引力,特别是绿色石化方面的雄厚实力。
补齐短板,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
近年来,湛江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研发机构超500家,其中省重点实验室14家、数量位居全省第四;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70.9%,增速居全省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11倍……
李胜兰:
从全省的角度看,湛江的科技创新投入和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2022年,广东省1161家优势创新机构位于珠三角,占比93.1%,可见广东的创新资源存在地区之间不均衡。这对未来湛江在科技创新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会造成一定制约。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最后谁能够“冒出来”,就看谁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吸引科技人员,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水平方面做了更多工作。
中国经济周刊:
广东的湛江、茂名、阳江属于北部湾城市群,前两者同时也是广东五大都市圈的湛茂都市圈。
李胜兰:
在“湛茂阳”(湛江、茂名、阳江)一体化发展方面,湛江还需要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广东的广、深两大城市圈发展最为成熟、实力最强。“湛茂阳”的发展相对滞后,2021年才提出了比较成熟的《湛茂阳2021年至2022年合作工作计划》,在城市的互联互通和对话机制上有一些滞后,这会导致跨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资金、物资的流通存在制约。
希望未来湛江、茂名、阳江在城市一体化发展方面,要打破各自为政等行政制约,促进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并且湛江要起到核心的、引领的辐射作用。
此外,城市应警惕和规避同质化竞争。湛江和茂名位置相邻,都将绿色石化产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相互之间若没有协作和融合,则不利于双方绿色石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两地都要考虑如何融合发展、差异化发展,如何搭建更加合理的产业链,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就需要省域和城市层面有一个整体规划,地方政府要发挥巨大的协调、整合、沟通作用。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这更多来自于前期发展中市场选择的结果。未来要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的协调、指导、规划,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来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