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4/07/02 - 00:00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五周年,《南沙方案》出台两周年,大湾区被赋予“一点两地”(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全新定位一周年。
近日,广州日报就“南沙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议题采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报道页面截图
用好南沙创新成果,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南沙方案》发布两周年,南沙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片区,制度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创新数量质量均有效提升,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南沙2023年的深层次改革比2021年、2022年分别增加30%、39%,改革创新参与部门达到44个,涵盖80%区内职能部门,初步形成“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广州要围绕新质生产力谋划改革创新,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下一阶段,广州要用好南沙“面向世界”的软硬件条件,加快推进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尤其是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以及绿色贸易方面要加快步伐;对标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用好南沙港口的条件,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高品质核心城区建设,吸引更多年轻人集聚,以港科大、创享湾等为主体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主题区域;率先从“通用型”的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转换到“产业型、定制型”的营商环境建设,按照“一业一策”原则,分别为不同产业提供不同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