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7月16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本次制度创新指数之贸易便利化亮点如下:
-
从贸易便利化指数计算结果来看,前三甲是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片区。
-
在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贸试验区中,四川成都、辽宁大连、浙江舟山、陕西西安、重庆分别进入前五位。
-
在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山东青岛、山东烟台、江苏苏州、江苏南京、云南昆明位居前五位。
-
第六批自贸试验区队伍中,上海(临港)、北京、浙江宁波、浙江杭州、湖南长沙分列第一至五位。
完整排名情况见下图:
报告解读
根据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的结果,本年度该项指数平均得分为82.21,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果,更彰显了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和试验区的不懈努力。总体而言,2023-2024 年度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数字化技术应用广泛。浙江杭州 “ 浙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服务贸易板块的增加,将推动服务贸易管理事项的数字化,提升服务效率。广东横琴通过创新性采用 “ 大数据 + 智能审图 ” 的方式,实现联网内跨口岸数据共享。此外,山东青岛以数字 “新基建 ”重塑大宗贸易生态体系。
二是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圳前海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在 2024 年 1-2 月期间突破 300亿元,同比增长 2 倍以上。天津率先开展综保区外保税维修再制造,推动航空 “ 保税维修 + 保税租赁 ” 创新,2023 年带动进出口 115.2 亿元。广东南沙出台《关于南沙自贸片区推动离岸贸易的工作实施方案》以及配套文件,搭建 “ 离岸易 ”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新型离岸贸易。2023 年,南沙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收支规模达到 42.26亿美元。
三是贸易联动功能日益显现。四川自贸试验区与重庆自贸试验区共同建立了 “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通过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实现了两地贸易的快速增长。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也在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 年 12 月,三地自贸试验区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联合发布了“1+5+18” 系列协同创新成果,以务实举措推进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冀贸易大通道。此外,上海(浦东)通过设立 “ 丝路电商 ”合作先行区,为上海与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经贸往来拓展新空间,充分发挥上海在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壮大跨国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再上台阶。
更多详细解读欢迎订阅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
联系人:欧阳老师
电话:020-84111722
传真:020-84111722
电子邮箱:iftzr@mail.sysu.edu.cn
撰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课题组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核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