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综改试点首批授权事项任务预计年内全面落地,离岸债券等方面将再出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

“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今年1月综改试点方案对外正式发布以来,157条改革任务已经落地76条,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明确的98条任务预计年内全面落地。”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扩大)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关心的问题通报情况,透露了浦东综改试点的最新进展。

“我们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全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努力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龚正说。

关于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龚正表示,今年1月综改试点方案对外正式发布以来,157条改革任务已经落地76条,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明确的98条任务预计年内全面落地。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实质性举措。一是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推动制定浦东新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基于企业信用的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二是深入推进引领性开放。有序放宽服务消费市场外资准入限制,推动人民币离岸交易、离岸债券、跨境保险资管产品等加快突破,建设数字贸易服务平台。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三是深入推进开拓性创新。完善开放合作的国际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优化科技保险服务,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必须加强法治保障。我们积极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今年还将围绕离岸债券、保税维修、建筑师负责制等方面,再配合出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

关于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龚正表示,今年是临港新片区挂牌五周年,我们将以“五个重要”为统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临港新片区加快拓展特殊经济功能,打造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一是着力推进规则对接。以全面落实“80条”为抓手,加快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二是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加快提升跨境数据、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服务等特殊经济功能,持续做大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规模。三是着力促进产城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教育、商业、文旅设施,加强人才购房、租房等服务保障,加快建设“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关于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龚正说,要大力引育高能级经营主体。一是重点引育规模型、创新型、服务型、专项型四种类型的高能级主体。二是增强招引质效的四项措施,包括强化产业地图指引功能、实施分类招引政策、创新招引模式、统筹招引机制等。三是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四个阶段的主体,实施针对性的引育措施。四是打造发展生态的四项举措,包括要素供给、产业空间、创新环境、营商服务等。

“要大力集聚生产性互联网平台,持续增强价值发现、资源配置、综合服务等市场体系的核心功能。”龚正说,一是着力推进集聚化。支持浦东、宝山、普陀、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二是着力推进融合化。支持平台深度融合区块链、大模型等技术,深化金融科技产品全链条赋能。三是着力推进国际化。吸引优质国际平台落户,支持高成长型平台扩大国际市场优势,促进龙头型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

“此外,我们还将精心筹办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龚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