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我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带队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调研

        2024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三周年,也正值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12月16日至17日,我院副院长李胜兰教授、史欣向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调研。

 

        调研行程一

        16日上午,研究院一行首先来到横琴海关。在海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调研组深入横琴大桥查验场,现场了解横琴封关运行的实际情况,仔细询问“二线”通行白名单信用监管制度执行现状、反走私综合治理领域的具体措施等。合作区于2024年3月1日零时起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成为国内首个实施该政策的特殊区域。横琴大桥查验场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二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横琴岛与珠海市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横琴大桥查验场调研

 

        据工作人员介绍,横琴大桥主要承担除货车以外的其他所有类型车辆的出区需求,每日出岛车流量约3万辆次。目前,横琴大桥已实现高效查验,车道卡口红绿灯引导设备、红外感应设备、道闸控制设备、广播语音设备、后台管理服务器、光学车牌识别设备等功能测试显示,离岛车辆从抵达第一道闸口,到顺利驶出第二道闸口,全程平均用时18秒。

        随后,调研组前往横琴口岸,深入了解横琴口岸通关查验、综合交通枢纽、综合开发及配套三大功能体系的运行情况。横琴口岸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对接“软联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粤澳往来的重要通道,对于珠澳乃至粤澳深度合作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横琴口岸调研

 

        下午,研究团队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座谈。会上,合作区统计局、法律事务局、金融发展局、行政事务局、经济发展局、商事服务局等分别从各自业务角度出发,汇报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设定的第一阶段目标的执行情况,特别是与澳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成绩。随后,双方就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制度创新进展与特色案例、合作区产业发展与转型、以及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的实践探索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座谈现场

 

        调研行程二

        17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集成电路代表性企业:一微半导体与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据了解,一微半导体以机器人技术及高集成度数模混合芯片设计为业务核心,拥有行业领先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和同步定位导航(SLAM)专用SoC芯片设计能力。极海半导体则致力于开发工业级/车规级微控制器、模拟混合信号IC及系统级芯片,其专用加密芯片产品在电网安全和政府办公文印安全两大“卡脖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微半导体(上)、极海半导体(下)调研

 

        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是合作区大力发展的“四新”特色产业之一,合作区从支持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粤澳协同创新等四个方面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跃升,现如今逐渐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调研组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表示该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好,将持续跟进合作区“四新”特色产业增量提质的动态。

 

▲一微半导体座谈交流

 

        随后,研究院一行来到中国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行)进行调研并开展座谈。该分行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中国银行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深化金融服务布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举措和成绩。双方就中国银行在合作区“四新”特色产业方面关于资金融通、跨境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展开讨论和交流。

 

▲中国银行(横琴粤澳深度区分行)座谈

 

        受广东省商务厅委托,我院承担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建设成效评估》课题研究,横琴是调研的第一站,调研结束后我院将系统总结合作区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成效,提炼出具备首创性、集成式、可复制可推广特点的创新案例。研究院将持续关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加强与合作区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与协作,为把琴澳一体化提升到更高水平提供智力支持,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图片

▲调研人员合影

 

        参与调研的还有我院周寒助理教授,佃杰、董雪芹、江英博士后,刘颖妮科研助理。

 

编辑:周梓茜(实习生)

初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