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闻】我院研究团队赴前海、河套展开专题调研

        为更好的完成广东省商务厅委托的课题《广东省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建设成效评估》,以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小组委托的重大项目《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路径探索》研究,1月9日,我院研究团队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调研。

 

 

        调研行程一:前海

        1月9日上午,研究院副院长李胜兰、史欣向带领研究院团队来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研究团队首先来到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入了解了仲裁院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主要服务对象及服务领域,尤其对仲裁院多元化的仲裁员组成、典型的国际案件,以及其法定机构治理机制进行了着重了解。随后,研究团队参观了仲裁院的基础设施,包括仲裁室、服务中心以及会议室等。

 

▲深圳国际仲裁院调研

 

        研究团队接着与前海管理局有关处室进行了座谈。会上,前海管理局自贸事务处、前海金融发展局、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处、发展改革处、法治建设处、商务发展和专业服务业处、港澳服务处等部门分别就其负责领域总结了前海自贸区成立以来的建设成效,亮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团队重点就港澳规则对接、金融改革创新以及法治化建设等方面与对方展开了深入交流。

 

▲前海管理局座谈

 

        调研行程二:河套

        1月9日下午,李善民理事长、符正平院长带领调研组来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进行深入调研。该合作区由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达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面积为3.02平方公里,香港园区面积为0.87平方公里。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合作区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下的最新进展。

 

▲河套发展署座谈

 

        座谈伊始,河套发展署制度创新部副部长王元孟详细介绍了合作区的区位优势、组织架构、发展基础、发展定位,以及发展目标。自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来,已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随后,副署长黎慧来围绕科技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深港两地园区在规则衔接、体制机制对接路径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先行先试举措进行了重点介绍。双方就自贸区政策优势、制度创新案例复制推广以及落地实施情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河套展厅(上)、元戎启行(下)调研

 

        随后,研究团队前往河套展厅参观,直观感受到河套卓越的区位优势,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仅一河之隔,跨境合作条件优越,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接着,调研组赴合作区内科技创新代表企业--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元戎启行是深圳本土培育的智能驾驶企业,应用场景方面已在深圳中心城区完成超8万人次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服务。交流中,他们表示,河套作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沿阵地,在政策创新、跨境合作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众多创业者提供展翅高飞的平台。

        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研究院对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认识与了解,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思路启发。研究院将继续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平台的发展动态,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点两地”的目标做出智库应有的积极贡献。

 

▲调研人员合影

 

        参与调研的还有我院黄抒田副研究员、周寒助理教授,佃杰、董雪芹、江英博士后,欧阳舟、刘颖妮、李碧瑜科研助理。

 

文稿:欧阳舟,刘颖妮

编辑: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