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
近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就此接受佛山传媒《理论周刊》专访。史欣向表示,对佛山来说,下一步要用好用足“广东自贸试验区佛山联动发展区”的平台优势,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与港澳规则衔接、制度对接方面开展压力测试,在制度创新领域给全国建设统一大市场进行探路、提供经验。
采访报道如下: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
《理论周刊》:为什么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史欣向: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
佛山要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上探路
《理论周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佛山如何找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定位作用和比较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史欣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要求在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提高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效率;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政府既要为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也要及时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
佛山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与广州在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已做出表率,下一步要为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用好用足“广东自贸试验区佛山联动发展区”的平台优势,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与港澳规则衔接、制度对接方面开展压力测试,在制度创新领域给全国建设统一大市场进行探路、提供经验。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需要立规则和破掣肘
《理论周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把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对此您如何理解?
史欣向:从立的角度,明确要抓好“五统一”。一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包括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着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着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等。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着力提升监管效能。从破的角度,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旨在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将让招商引资竞争更规范
《理论周刊》:全会强调要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请结合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谈下如何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史欣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抓手是招商引资。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让招商引资竞争更趋规范,进一步完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应加快推动《反垄断法》修订,尽快公布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宽大制度,制定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制制度及对经营者垄断行为处罚制度等指南,进一步明确对垄断行为的判罚及执行标准。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建设,修订妨碍公平竞争的规章制度,提高市场经济规则的透明度并规范执行。
加快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
要素市场化改革
《理论周刊》:全会强调要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史欣向:以土地要素流动为例,加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重点以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和科技资源下乡,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在城乡区域间优化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制定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用地、用能、物流等成本的具体举措,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提升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市场环境
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理论周刊》:从这两年佛山焕新行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旧房改造还是乡村焕新,都是巨大的市场。请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如何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
史欣向:充分发挥我国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多、需求升级快的优势,以超大规模市场为起点,优化市场环境,释放更大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引导各类资源由产业间再配置的结构效应转向产业内升级的效率提升,引导企业由单向的技术改造转向整体的系统升级,引导产业由单纯的产业链协作转向各种要素组合优化协同发展。同时,紧紧把握潜在需求趋势和技术前沿方向,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加快形成新需求引导的高质量供给,提高优质供给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开展工艺流程、经营管理、商业模式等方式革新,实现精益生产、柔性制造、精准营销和精细化服务,研制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或服务。
专家简介
史欣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经济学会理事、广东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
来源:佛山日报
记者: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蓉
链接:详见下方“阅读原文”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