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2月28日
刊物期数|2025年第2期(总第49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
敬请订阅单位和读者留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2月16日,广东省深圳市基于政务云环境面向全市各区各部门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应用服务,实现了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携手腾讯云推出重磅服务——DeepSeek一体化部署服务,该平台成为深圳市首个上线DeepSeek模型部署服务的算力平台。DeepSeek一体化部署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开箱即用”的AI大模型服务,有效破解算力成本高、技术门槛高、应用落地难等痛点。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模型服务专区中已上线DeepSeek从1.5B模型到671B 参数完整版模型的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模型在线体验能力,还提供企业知识库部署、智能客服等多应用AI场景一键部署,支持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到应用发布的全流程可视化开发,大幅降低技术门槛。依托前海交换中心这一国家级算网基础设施,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持续汇聚全国智能算力资源并提供丰富的算力应用支撑湾区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贸易便利化
2月18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联合海关部门统筹推进“智关强国”行动,针对货物通关中信息录入与申报在进出口环节重复操作导致的通关效率瓶颈问题,落地中国——新加坡“一次申报、同步录入”创新模式,为浙江企业走出国门探索更高效便捷的通道。自“一次申报、同步录入”新模式落地后,帮助企业做到了快速、安全、科技通关。通过复用60%的申报数据,将企业在境外的清关时效缩短了50%,满足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走出国门“零延时”的要求,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时,该模式有效保障高精度、高价值货物的安全性。以集成电路企业为例,由于对存储环境温度、湿度、电磁环境等均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希望能尽快完成清关,运输到自有专业仓库存储,“一次申报、同步录入”缩短了货物在境外口岸的滞留时间,提升了供应链的可靠性、安全性。此外,推出的“数字报关+电子放行”创新改革举措,达到“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的效果,打通数智监管平台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自动抓取试点企业的订单、物流等数据信息,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申报,从政策法规、机制保障、风险隐患和监督手段等全方位进行研究审核,帮助企业解决跨境物流“难点”“堵点”问题。
投资自由化
2月5日,为方便企业掌上查阅境外投资备案工作相关政策,服务本市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前期整理推出了“走出去”政策服务包。该服务包汇编了境外投资项目管理、跨境金融服务、跨境税收服务、境外安全保障服务、“走出去”公共服务信息、“走出去”专业服务信息等六方面的主要政策文件,方便“走出去”企业随时掌上查阅,了解境外投资相关政策。服务包上线以来,企业反响较好。为进一步契合企业“走出去”服务需求,促进更多惠企政策信息直达出海企业,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对“走出去”政策服务包进行了升级,全新推出了2.0版本,将原有的四大模块拓展为六大模块,新增了企业比较关心的上海市APEC商务旅行卡相关申办服务信息等“走出去”公共服务信息和上海市服务企业“走出去”专业机构名单(首批)等“走出去”专业服务信息,同时对原四大模块内容进行了迭代,特别增加了“走出去”税收服务等政策信息,服务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推动上海市境外投资高质量发展。
金融创新
2月7日,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推出的“秒开秒贷”模型审批的进口信用证开立业务为南京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业大大节省了企业的进口开证用时。江北新区深入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同时充分发挥数字化和智能化优势,协同银行等单位、部门持续推进跨境金融数字化转型。通过“进口信用证秒开”和“出口快贷秒贷”等全流程线上审批服务,企业可在线提交业务背景资料,系统自动完成信息校验并快速处理,极大简化了业务流程。现行传统审批模式需银行工作人员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尽职调查后线下发起业务,流转多个业务部门进行审批决策,审批及放款的节点较多,开证流程用时长;模型审批模式是由相关企业或客户经理发起业务申请后,在部门审查的同时系统自动进行审批,仅需数秒即可完成,全流程最快用时仅1小时即可开出进口信用证,免去企业往返银行提交纸质材料、银行线下人工审批的繁琐,显著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法治改革
2月17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涉外检察工作的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2025年企业发展大会上,黄岛区检察院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聚焦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涉外检察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的揭牌标志着检察机关积极创新履职,主动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工作格局,探索涉外检察服务保障机制的基层实践与尝试。该中心充分发挥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融合职能,高质效办好涉外检察案件,依法维护公民、企业等各类主体合法权益,探索开展一体化服务保障工作机制,用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自觉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2)资料数据
交通运输部
2月11日,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0.4亿吨,预计全年完成175亿吨,同比增长3.4%左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表示,港口发展主要是与内外贸有关,特别是外贸,港口吞吐量大幅上涨,表明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活跃。进入新的一年,港口经济引擎依旧强劲。从“集装箱指数”的代表之一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看,2025年最新的运价指数(1月10日)达到1560.87,与去年1月的平均值1191.91相比有较大提升,也高于去年12月的平均值1489.40。
(3)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彭曦副研究员在广州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共享湾区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机制建设关键在于统筹关系全局的重大关系。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需从多维度着手。一是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这三大路径打造了区域融合典范,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经验。其中,“硬联通”以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区域内物流等高效流动,如大湾区港口、航空等企业联合“走出去”,广州港航线大量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软联通”促进规则标准衔接,借鉴大湾区和自贸区经验,推进服务领域开放、职业资格互认等,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心联通”通过文化、教育等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利用数字技术扩大影响力。二是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增长显著。要完善“多边、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加强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加强投融资领域互通机制建设,推动金融互联互通,支持项目资金流动与融资;用好“两国双园”产业园区共建机制,实现双向共赢。三是完善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新兴领域涵盖多方面。要建立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机制,大湾区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等;加强科技领域相互交流合作,建立合作平台,设立联合实验室等;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应对科技挑战,数字经济也是合作重要领域。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热点事件
随着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公司对工业社区进行投资,英国工业中心地带和沿海地区将迎来重大经济提振。自2024年7月以来,政府已推动348亿英镑(约44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投入英国清洁能源产业。同年11月,政府推出了碳捕获与封存项目,为英格兰西北部和提赛德地区创造了4000个就业岗位。海上风电开发商若能推动对英国最贫困地区的投资、建设低碳工厂、或是支持净零排放供应链,现在就可以申请政府的财政支持。在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公司对标工业社区进行投资的支持下,英国工业中心地带和沿海地区将迎来重大经济提振。通过政府的变革计划(Plan for Change),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清洁产业奖励计划(Clean Industry Bonus)的申请窗口已经开启,该计划为海上风电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条件是他们要优先在最有需求的地区进行投资,包括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以此提供出更多像工程师、电工、焊工等的高技能工作岗位。资金支持政策还对那些建造更具可持续性的低碳工厂、海上风电叶片制造工厂、电缆厂以及港口的开发商予以奖励,目的是减少清洁能源供应链中的工业排放。这项清洁产业奖励计划通过鼓励开发商选用污染较小的供应商,一方面可以帮助英国更好的应对气候危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英国解决因俄乌战争而导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供应链受阻问题,从而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向英国自主掌控的、清洁的、安全的本土能源转型。英国的海上风力发电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这是英国到2030年可能完善清洁电力系统、成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计划的重要支柱。(资料来源:英国政府官网,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文推送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