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第18期高端讲坛在南校园善衡堂成功举办。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陈琛研究员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带来了一场题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关政策解读》的精彩讲座,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我院院长符正平教授主持讲座,副院长李胜兰教授等团队成员参加。
▲会议现场
讲座伊始,陈琛研究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概念。她指出,“双碳”目标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更在绿色投资与消费、经济发展领域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她展示了实现“双碳”目标将为绿色产业带来广阔的投资空间,推动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进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她还简要回顾了国家及广东省层面构建的双碳“1+N”政策体系,让参会者对相关政策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
▲陈琛研究员
在探讨“双碳”实现路径时,陈琛研究员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增加生态碳汇等六个关键维度展开分析。随后,陈琛研究员将话题转向减污降碳协同,详细介绍了我国顶层设计中有关减污降碳协同的思想精神和政策文件。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她展示了21世纪以来全球各国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以及近年来我国主要大气和固体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的详实统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对比,她强调了我国推动减污降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深刻指出:“‘双碳’表面是环境问题,核心是能源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
在阐述减污降碳协同的实现途径时,陈琛研究员从工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入手,尤其是对工业的各类具体部门进行了细致剖析。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能源替代减量,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高污染能源;回收利用,对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能增效,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提高和工艺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
讲座的最后,陈琛研究员从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第三方服务等主体互动角度,介绍了减污降碳协同的运行模式。她结合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出了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市场型政策工具——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并展望了未来推动市场主体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方向。她鼓励各方主体积极参与,通过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减污降碳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会议现场
演讲结束后,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积极与陈琛研究员进行交流讨论。大家就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陈琛研究员耐心一一解答。此次讲座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前沿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也为推动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编辑:周梓茜(实习生)
初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