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TZ 成果发布】自贸区动态|2025年第6期(总第53期)

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刊物期数|2025年第6期(总第53期)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译

本期《自贸区动态》已寄出,

敬请订阅单位和读者留意查收。

 

 

内容简介

1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动态

(1)制度创新进展

政府职能转变

6月4日,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首个豁免环评项目落地,制度创新的“力度”再次带来亲商服务的“速度”。今年4月底,片区生态环境部门编制印发《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免于办理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和审批,构建排污许可承接、补位管理模式,推进执法“一证式”监管,切实提升管理效能。仅半个月后,奥钢联伯乐焊接(中国)有限公司就收到了《关于同意奥钢联伯乐焊接(中国)有限公司无缝药芯焊丝及TIG焊丝扩产项目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的函》,标志着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改革工作正式落地实施,苏州自贸片区正式开启“申报即同意”服务新模式。片区生态环境部门将13大类57小类“环境影响较小、环境风险可控、治理技术成熟”的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报告表编制及审批,并结合分区管控成果和规划环评要求,制定区域和主导行业两张环境准入清单,从空间布局、污染排放管控、风险防控、邻避效应等角度细化环境管理要求,此外还正在将环境准入清单成果纳入一体化平台中的GIS地图系统,试点单位可通过地图系统查询项目选址准入要求,全面提升选址效率和合规性。为保证试点的顺利开展,片区积极推进执法联动,探索AI智能审核,同时进一步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加强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未来还将持续推广扩面,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的便利。

 

贸易便利化

6月25日,长三角地区首列消费型锂电池混装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首次实现消费型锂电池产品和其他商品在同一集装箱内混装运输,有效提升了班列货物配载灵活性。今年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积极谋划中欧班列锂电池混装运输试点工作,强化市场调研、技术论证,推进标准落地,深入企业开展包装、装箱等环节安全防控培训,强力破解消费型锂电池运输受限堵点。为确保本次消费型锂电池产品能够同混装货物一同运输,铁路物流中心联合相关部门提前开展消费型锂电池产品运输条件的宣传,以图文形式制作“消费型锂电池货物铁路运输宣传手册”,并深入企业实地指导消费型锂电池产品的集装箱混装作业,按照运输条件检查相关检测报告,核对锂电池型号,指导客户装箱,加强安全防控措施,确保运输全程可控。依据浙江中欧班列的货源特点及长三角地区上万中小企业和零散货主的出口需求,“义新欧”班列始终保持公共班列服务模式,全力满足中小型制造、贸易出口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混装拼箱的物流需求。本次消费型锂电池产品铁路运输规则和标准的创新,显著提升了浙江中欧班列货物配载的灵活性,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义新欧班列服务范围和服务品质。同时,也标志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是对义乌国贸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创新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支持义乌市在对接国际铁路多式联运规则方面先行先试。允许中欧班列开展锂电池等特殊商品运输业务,制定带电产品铁路运输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高效落实。

 

投资自由化

6月24日,民航科技创新基地(民航大学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以“适航和安全”为方向,推进航空安全性研究,深度赋能航空产业发展。该项目位于北京临空区大兴片区国际航空社区,将建设两座科研楼和两座实验楼,设置未来航空运输系统安全研究所,包括未来新构型航空器适航技术、未来新能源与动力可持续发展、未来空中交通安全管控、未来机场智慧运行与地面支持系统、智慧维修、智能网联无人运输系统6个实验室,预计2027年底完成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将从航空器安全性与适航、空域安全运行、未来机场及地面支持系统、通用航空与无人运输系统以及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五大方向推进航空安全性研究,带动航空领域科研人才入驻临空区大兴片区,进一步提升民航适航和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民航科技创新基地(民航大学项目)深度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航空领域前沿探索与技术攻关,显著提升民航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形成“以研促产、以产兴城”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将全面助力临空区大兴片区成为全球航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升级新引擎。

 

金融创新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当日,全国首笔跨境支付通内地居民南向、港人北向汇款业务落地广东省深圳市。跨境支付通是内地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充分利用内地与香港成熟的快速支付系统,为两地居民提供更便宜、更高效、更方便的跨境汇款服务。两地居民只需在手机银行“跨境支付通”功能模块,输入电话号码或组合输入户名和收款账号便可进行跨境汇款,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到账币种为人民币或港币。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2日晚6时,北向汇款的交易量约6900笔,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约为人民币800元。南向汇款的交易量约19000笔,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约为人民币3100元。目前跨境支付通主要应用于三方面跨境汇款业务场景,包括:境内居民个人汇出至香港地区银行账户的“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可选择人民币汇出、人民币或港币到账;香港居民个人汇入至内地银行账户的“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可选择港币或人民币发起、人民币到账;个人与机构间的“双向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如留学缴费、公共事业缴费、就医、薪资和补贴发放等,可选择双边本币或双边人民币汇款。

 

法治改革

6月17日,“新加坡海事仲裁院合作签约仪式暨厦门-新加坡海事争议解决和海事管理座谈会”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举办。现场,在厦门海事局、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厦门市贸促会等见证下,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综合监管局(应急局)、新加坡海事仲裁院、海丝国际仲裁促进中心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机制创新”为原则,重点围绕国际海事仲裁规则衔接、跨境争议解决便利化、航运与ESG领域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海事仲裁规则创新和跨境争议解决便利化。此次合作是厦门与新加坡在仲裁领域深化协作的重要阶段性成果。通过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与资源共享平台,三方将共同推动海事仲裁与航运法治建设向国际化、专业化方向纵深发展,构建覆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仲裁服务网络。

 

(2)资料数据

海关总署

6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增速9个百分点,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2%。其中:出口约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占货物贸易出口总值的8.5%;进口约5552.5亿元,同比增长4.1%,占货物贸易进口总值的3%。主要出口目的国为美国(36.2%)、英国(11.7%)、德国(5.7%)。主要进口来源地为美国(15.8%)、日本(10.5%)、德国(9.8%)。跨境电商出口消费品占97.5%,主要为服饰鞋包及珠宝配饰、手机电脑等各类数码产品及配件、家居家纺及厨卫用具、家用办公电器及配件等。进口消费品占97.8%,主要为美容化妆、香水及日化洗护、食品生鲜、医药保健品及医疗器具、奶粉等。跨境电商出口货源地主要为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进口目的地主要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

 

(3)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

6月16日,我院院长符正平教授、彭曦研究员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理论文章《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以高水平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实施提升战略需重点推进两类探索:在首创性探索方面,要聚焦扩大开放中的难点堵点,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需求,通过监管模式革新、技术手段创新及体制机制突破,在服务业领域对接国际规则,率先试点数字服务贸易与跨境结算;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探索数据确权、跨境流通规则创新与国际数字身份认证接轨;引导企业参与跨境电商、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规则上升为国际标准。关键在于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赋予一线部门改革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在集成式探索方面,着力加强制度、产业、资源的多维整合,构建政府-企业-智库创新联合体打破部门壁垒,重点推行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如浙江舟山聚焦油气产业链,创新燃料油保税供应与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沿边地区可借鉴横琴、海南等平台经验,探索跨境经济合作新机制。制度保障上需加大综合改革授权,建立涵盖数据跨境、金融开放等高风险领域的事前识别预警、事中动态评估、事后防控处置的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健全容错机制与风险防控双轨并行,形成理论实践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使自贸试验区真正成为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高水平开放引擎。

 

2 国外自由贸易区(港)动态

本刊将持续关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国际形势演变,以自贸区为风向标,持续追踪世界经贸规则重构浪潮中的中国方案与全球回响。

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形势与动态

(仅刊登部分内容,文章有图表和数据支撑,请订阅完整刊物。)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日本特殊钢企业大同特殊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持续挥舞关税大棒,先是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 25% 关税,本月起更是将钢铁和铝进口关税大幅提至 50%。这一举措令大同特殊钢的客户叫苦不迭,纷纷考虑削减订单或减产。此前 3 月加征 25% 关税时,客户尚勉强接受,但此番关税翻倍,市场难以承受,不仅大同特殊钢业绩压力剧增,整个行业也笼罩在经济萧条的阴霾之下。大同特殊钢的产品主要供应给日本车企,而众多日系车企以美国为主要市场。据推算,在当前关税政策下,包括本田在内的主要日本车企,仅本财年就将面临总计超过 190 亿美元的损失。为应对关税冲击,部分日本车企已开始扩大在美国当地的生产规模。大同特殊钢作为零件供应商,只能无奈被动跟随车企的调整。与此同时,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政策也给大同特殊钢带来沉重打击。稀土是生产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电机磁铁的必需原料,中国供应着全球约 70% 的稀土开采量和约 90% 的精炼产能。为缓解稀土供应难题,大同特殊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重建供应渠道方面,以澳大利亚为核心构建新供应体系,但由于成本高昂、供应量有限,目前进展缓慢;技术研发上,该公司已成功生产出不含重稀土元素镝和铽的钕磁体,该产品自 2016 年起便应用于本田汽车,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扩大此类磁铁的生产规模和应用领域;海外布局层面,大同特殊钢计划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不过具体时间和选址尚未确定。大同特殊钢社长清水哲也直言,中美之间“筑起高墙”的做法将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的稳定性。面对当下复杂严峻的局势,公司正争分夺秒地加速推进各项应对措施,力求在困境中寻得一线生机。(资料来源:日本彭博资讯新闻网站,由本刊翻译整理)

 

【备注】

此文推送为《自贸区动态》的部分内容。

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完整刊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