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息

Warning: mkdir(): Permission denied 在 boost_mkdir() (行 1407/var/www/html/sites/all/modules/boost/boost.module).

【研究成果发布】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之三:金融改革创新

报告摘要

7月18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本次制度创新指数之金融改革创新亮点如下:

  • 从金融改革创新指数计算结果来看,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天津、北京分列第一至五位。

  • 在第一二批自贸试验区中,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天津、福建厦门分别进入前五位。

  • 在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贸试验区中,重庆、四川成都、辽宁大连、湖北武汉、浙江舟山位居前五位。

  • 在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江苏苏州、江苏南京、山东青岛、广西南宁、云南昆明排在前五位。

  • 在第六批+新疆(第七批)自贸试验区中,北京、上海(临港)、浙江杭州、湖南长沙、安徽合肥分列第一至第五位。

 

完整排名情况见下图:

 

(点击图片看大图)

 

 

报告解读

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指数显示,本年度该指数的平均得分为 76.66 分,较之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反映出各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改革创新领域锐意进取、勇于探索。

总体而言,过去一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大的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仍然集中在上海、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区。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厚基础,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在制度建设方面,2024年3月2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于 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浦东新区印发《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地区部财资中心集聚的若干意见》,鼓励跨国公司在浦东设立全球或区域财资管理中心,在支持财资中心设立、探索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方面提供系列配套保障。2024年上海浦东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503.76亿元,比上年增长8.8%。

二是自贸试验区主要的金融创新仍然集中在跨境金融方面,主要服务于跨境贸易、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各类提单等应用场景,并采取一些便利化的措施。例如,黑龙江绥芬河倾力打造以“金融综合服务超市”、“跨境金融服务站”、“绥易融平台”、“企业上市服务站”、“跨境结算中心”五大平台为依托的“五位一体”金融服务综合体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再如,云南红河、广西崇左、新疆喀什等片区金融创新也都围绕边贸开展。云南红河创新优化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为提高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普惠性,破解片区内中小微外经贸企业抵御汇率波动风险能力弱难题,农行河口支行创新推出定制款“期权一元购”产品,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避险的入门成本,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增强汇率避险能力,保障跨境业务稳定增长。

三是呈现区域化、平台联动的特色。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前海、南沙三个片区利用毗邻港澳优势,围绕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开展理财、保险、基金等互联互通建设。如南沙自贸片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区内20家银行机构具备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南向通”“北向通”产品合计超3300种,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首批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跨境创新应用测试运行;探索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管理工具,强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沙盒”的协同联动,推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客户身份辅助核验产品”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地居民在港银行账户服务”测试运行。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248.44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0.8%,同比增长10.8%。重庆自贸试验区也利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开展与新加坡金融互联互通,结合地方特色,通过各类平台联动也促进了自贸试验区金融的改革创新。

 


 

【更多详情欢迎订阅完整报告】

 

我院从2021年开始制作和发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

与往年相比,本年度《指数报告》的内容和体量均全面升级,内容围绕不同维度和不同模块有所新增,完整报告的总字数超10万字。

一是增加对前十名以及进步较快的自贸片区的分析。《指数报告》对总指数和五个维度指数排名前十的自贸片区以及进步较快的自贸片区的排名变动都作了详细分析,并解读其过去一年的主要制度创新成果、经济指标表现以及获得的相关政策支持。

二是增加各个维度中的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这些制度创新案例覆盖了全国多个自贸片区,且反映了各个领域当下最前沿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例如,贸易便利化指数分项情况这一章节列举了数字化赋能、多式联运集成、绿色转型等最新议题下的多个典型案例。

三是增加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依据和数据来源的说明。为保证“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本年度的《指数报告》阐述了指数评估工作的五个数据来源,分别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文献资料数据库”实时收集的新闻、来自专家咨询委员会意见和建议、向各自贸片区征集材料情况、《自贸区动态》收录新闻简讯情况以及实地调研走访情况。

除了以上新增内容以外,与往年一致,《指数报告》还包含了总指数和各个维度的制度创新整体情况及特点分析、省级排名特点分析、分批次排名特点分析、沿海、内陆及沿边自贸试验区发展特点分析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的展望。

 

 

联系人:欧阳老师

电   话:020-84111722
传   真:020-84111722
邮   箱:iftzr@mail.sysu.edu.cn

 

 


 

 

撰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课题组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