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发布】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之四:政府职能转变

报告摘要
7月18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

本次制度创新指数之政府职能转变亮点如下:

  • 从政府职能转变指数计算结果来看,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上海(临港)、广东横琴分列第一至五位。

  • 在沿边自贸试验区中,黑龙江黑河、云南红河、云南德宏、广西崇左、黑龙江绥芬河分别进入前五位。

  • 在沿海自贸试验区中,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上海(临港)、广东横琴位居前五位。

  • 在内陆型自贸试验区中,北京、四川成都、重庆、陕西西安、湖北武汉分列第一至五位。

 

完整排名情况见下图:

(点击图片看大图)

 

 

 

报告解读

根据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指数结果显示,本年度该指数的平均得分为 77.54,较去年(74.22)进步较为明显。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片区呈现出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领域制度创新的良好势头,以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总体来说,政府职能转变领域的制度创新正不断拓展政府能力边界,增强政策适应性与引导力,构建制度与发展相适应的支撑体系。

政府职能转变领域的制度创新亮点纷呈,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管理体制机制提能升级,以更包容审慎的机制坚定制度创新的信心。西安商务局印发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容错纠错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支持干事创业、鼓励改革创新为导向,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实试点任务、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等重点工作,具体细化了负面清单、容错程序、纠错机制和结果运用等重要环节。

二是,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凸显制度创新活力。放权赋能依然是改革的重要导向。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作出部署。《指导意见》提出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异地事项跨域办、政策服务免申办;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总枢纽,持续加强新技术全流程应用;增强帮办代办能力,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拓展增值服务内容。《指导意见》中明确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清单。这也为各自贸片区推进制度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行政审批领域的制度创新持续发力,制度创新案例主要在工程建设领域。

同时,技术赋能市场监管成为普遍趋势,构建起“宽准入+严监管+优服务”的制度生态。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以下简称《重点举措》)。《重点举措》旨在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整体优化目标,按照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要求,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政策举措。针对限制企业跨区迁移、冒名登记、职业索赔等问题,主动回应经营主体关切,提出企业异地迁移可以直接到迁入地办理登记、完善企业实名登记机制和程序、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等务实举措。基于此。湖南、广西、山东、上海、重庆、新疆等省份以工作要点或者实施方案等方式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在政府职能转变领域的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本质上是打破阻碍制度创新的行政壁垒,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政策创新、流程再造、服务提升等方式予以实现。

三是,沿边自贸试验区主动作为,力争出新出彩,以政府治理水平提升推动跨境合作。第一,推动跨境合作机制常态化。黑河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口岸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建立中俄地方常态化工作沟通机制,以更好发挥黑河口岸的战略作用,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贸易规模。第二,以跨境产业发展激发区域活力。依托广西自贸试验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的现代金融业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入驻金融机构573家,其中银行机构49家,保险类机构80家,证券/期货公司15家,基金类236家,地方金融机构108家,其他类金融机构85家。

四是,不断提升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针对长期存在的中小微企业无专利适用、专利所有者无商业化路径的问题,积极探索专利开放许可制度,通过创新“平台推广+分类筛选+精准匹配”模式,提高专利许可效率,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自贸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的支持力度。

 


 

【更多详情欢迎订阅完整报告】

 

我院从2021年开始制作和发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

与往年相比,本年度《指数报告》的内容和体量均全面升级,内容围绕不同维度和不同模块有所新增,完整报告的总字数超10万字。

一是增加对前十名以及进步较快的自贸片区的分析。《指数报告》对总指数和五个维度指数排名前十的自贸片区以及进步较快的自贸片区的排名变动都作了详细分析,并解读其过去一年的主要制度创新成果、经济指标表现以及获得的相关政策支持。

二是增加各个维度中的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这些制度创新案例覆盖了全国多个自贸片区,且反映了各个领域当下最前沿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例如,贸易便利化指数分项情况这一章节列举了数字化赋能、多式联运集成、绿色转型等最新议题下的多个典型案例。

三是增加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依据和数据来源的说明。为保证“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本年度的《指数报告》阐述了指数评估工作的五个数据来源,分别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文献资料数据库”实时收集的新闻、来自专家咨询委员会意见和建议、向各自贸片区征集材料情况、《自贸区动态》收录新闻简讯情况以及实地调研走访情况。

除了以上新增内容以外,与往年一致,《指数报告》还包含了总指数和各个维度的制度创新整体情况及特点分析、省级排名特点分析、分批次排名特点分析、沿海、内陆及沿边自贸试验区发展特点分析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的展望。

 

完整报告欢迎订阅

↓ ↓ ↓

 

 

联系人:欧阳老师

电   话:020-84111722
传   真:020-84111722
邮   箱:iftzr@mail.sysu.edu.cn

 


 

撰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课题组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