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之声】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刊登我院院长符正平教授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文章

媒体发声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我院院长符正平教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采访,畅谈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

△头版刊登

 

相关观点转载如下:

支持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至此,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

 

海南自贸港“成型起势”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年来,海南坚持以改革破题、为创新开路,全力推进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海南自贸港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创新举措,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介绍,在贸易便利化领域,海南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集拼等贸易新业态;在市场准入方面,海南自贸港围绕医疗、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推出22条特别措施。这些先行先试措施将有效破除“准入不准营”等隐性壁垒,完善市场监管模式。而在服务贸易领域,海南自贸港出台了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设立了专门的营商环境建设局,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持续打造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全岛封关运作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推进的任务。“未来海南自贸港还需要在简税制方向进一步研究探索,抓紧研究销售税的改革推进方案。同时,加快推进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符正平建议,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要把产业开放作为关键,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抓好海南省十大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把30%加工增值政策用好用足,积极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联动。此外,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等领域加大探索力度,扩大能级。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支撑,以开放合作为纽带,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海南自贸港将逐步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最终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编审:刘颖妮

审核:史欣向

审定发布:符正平